本報訊(記者伍偉 通訊員李蓓)35歲的健康小伙,蹺二郎腿竟成了難事。醫生解密:是小時候打屁股針過于頻繁引起的臀肌攣縮癥,經手術治療,昨天他輕松地蹺上了二郎腿。
郭先生是一名IT工程師,每天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八九個小時。坐累了,大家都喜歡蹺個二郎腿放松下,就小郭沒法做到。“大腿根像被什么東西鎖緊了,坐著的時候兩條腿怎么也并不攏。”小郭回憶說,從十幾歲起,他的腿就有這個“怪毛病”,下蹲的姿勢更怪,雙膝要向兩側分開才能蹲下。
郭先生以為得了關節病,便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骨科就診。接診的骨科副主任醫師汪陽讓他試著坐了幾個下蹲的動作,活動了一下髖關節,結合拍片檢查結果,最終確診為臀肌攣縮癥,建議手術治療。
前天,骨科專家為小郭實施微創的關節鏡松解術,在其臀部打了兩個小孔,伸入器械,將臀部攣縮的纖維組織切除。術后第二天,小郭就能正常進行下蹲活動了。
詢問病史得知,小郭兒時由于經常感冒發燒,打屁股針比較頻繁,專家分析他的臀肌攣縮可能與長期肌肉注射有一定關系。汪陽介紹,二三十年前,肌肉注射在臨床應用較廣。臀部多次注射導致部分患者臀部肌肉水腫,進而缺血壞死、纖維化,最后發生攣縮,肌肉失去彈性和伸縮能力,造成下肢不能完全并攏,進而出現不能蹺二郎腿,下蹲時兩膝必須分開,如青蛙狀,俗稱“蛙腳病”。嚴重時甚至走路像鴨子,搖搖晃晃,步態呈外八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