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路人。
廣州日報訊 說起“肥胖國家”,我們首先想到美國是胖子最多的國家。但實際上,南太平洋島國猛增的肥胖率使這些地區成為當仁不讓的“肥胖國家”。
英國《每日郵報》援引CIA的數據稱,具體到單個國家和地區,美屬薩摩亞南部地區過度肥胖的人口達到74.6%,名列全球第一。南太平洋的瑙魯和庫克群島以71.1%及63.4%的肥胖率緊隨其后,位列第二、第三位置。
全球肥胖率前10名的國家和地區有9個都集中在南太平洋地區。
原因分析:
飲食結構改變
此前有理論說太平洋島民天生具有易胖的體質,但專家稱引入西方飲食才是罪魁禍首。
二戰后,太平洋上的多數小島被西方國家開發,并鼓勵島民食用進口食品,原先的漁業和農業逐漸消失殆盡。自此,肥胖率蹭蹭上漲。傳統的食物如生魚、生肉和當地水果蔬菜等逐漸被大米、糖、面粉、肉罐頭、水果及蔬菜罐頭、飲料和啤酒取代。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些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正是島民快速肥胖的原因。
非洲、南亞最“瘦”
相比南太平洋動輒50%以上的肥胖率,亞洲的孟加拉國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國民肥胖率只有1%,共同位列倒數第一。尼泊爾肥胖率稍超1%,排在倒數第二。
統計數據顯示,低肥胖率國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及南亞。這是由于當地人民存在嚴重營養不良問題,他們需要努力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能量。
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巴羅稱:“從西非、中非到非洲合恩角、亞洲,我們看到很多人都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況中。尤其是埃塞俄比亞、孟加拉國和尼泊爾這三個國家,大量國民每日進食都難以達到正常卡路里含量,不僅如此,他們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攝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