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不著,真羨慕旁邊那位,倒頭就睡了,還美美地打著呼嚕呢……”等等,你可能羨慕錯了!他可能與你一樣,患有睡眠障礙,更可能睡著睡著就呼吸暫停了。睡眠專家提醒你,打鼾≠睡得香,反而多數睡不夠,打鼾者都應該進行睡眠監測;想要真正睡得香,從12件小事做起吧!
睡不著、睡不夠都是病
“其實,睡不著、睡不夠都是病。”廣東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睡眠中心主任醫師歐瓊指出,失眠、睡不著,容易理解,常見的表現是難入睡、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等;但睡不夠,是除失眠外的另一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很多人不了解。
總睡不夠,其實正是睡眠呼吸暫停征(簡稱OSA)的癥狀表現,具體可表現為患者夜晚打鼾、間斷呼吸,白天疲勞、嗜睡,如果一直得不到治療,OSA會發展為失眠。歐瓊說,失眠與睡眠呼吸暫停征可稱為“相伴相依”——臨床發現,40%~60%的呼吸暫停伴有失眠;為了治療失眠,需要使用鎮靜藥物,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暫停;而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等醫學干預睡眠呼吸暫停,又可能加重失眠。
她特別指出,很多人以為“倒頭就睡著”是好事,其實不然。從躺到床上到入睡,短于5分鐘,說明其睡眠潛伏期過短,如果此時監測,可發現其睡眠波很多,難以進行深度睡眠,而那才是真正有效的睡眠。臨床證實,“倒頭就睡”正是習慣性打鼾者、嚴重睡眠呼吸暫停患者自我感覺睡得好的“假象”。
據統計,約4%的中年男性和2%的中年女性患有睡眠呼吸暫停征,這個概率與成人哮喘一樣高。
輕度打鼾不主張馬上用藥
睡不好,病來找。最新醫學研究證實,25%以上習慣性打鼾者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50%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壓,30%的高血壓患者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已證實是高血壓的病因,25%~50%的冠心病、中風患者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歐瓊指出,如果習慣性打呼嚕,總是睡不夠,還出現這些情況,基本上可判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在作怪了:夜間胸悶、憋氣、夜尿多、性功能下降;晨起頭暈、疲乏、效率低下;血壓、血脂增高,或多年高血壓、糖尿病難以控制,血壓、血糖總下不來;患有冠心病、心律不齊、中風,傳統治療效果欠佳;體重越來越重、喝水都肥。
歐瓊指出,對單純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為輕度,并不主張馬上使用藥物治療,側睡、減肥、戒煙戒酒、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就可盡早干預,避免發展為重度的睡眠呼吸障礙。
不過,中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需要進行醫學干預,首選是持續氣導正壓通氣治療,氣導正壓通氣是目前國際上認可的一線治療,但50%的患者長期依從性不好。還有極少數有手術指征的病人,要考慮用手術干預。
有打鼾,又有睡眠呼吸暫停的表現,就有必要進行睡眠監測,再決定如何應對。
12件事幫你美美入睡
1.想睡才去睡;
2.如果上床30分鐘后還不能入睡或仍清醒,請離開臥室。只有當你非常有睡意時才上床睡覺;
3.維持一個固定的起床時間,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
4.臥室只用來睡覺;
5.避免白天打盹。如果白天想睡,請限制時間在下午3時前,并少于一小時;
6.轉移注意力。避免在床上睡不著時想東想西,嘗試看書或看電視或聽收音機,這需要在其他房間做這些事情;
7.避免在上床前4~6小時喝咖啡;
8.避免在快睡時或夜間抽煙;
9.不要在上床前4~6小時飲酒;
10.如果夜宵會影響睡眠,則避免夜間大餐;
11.避免在上床前6小時進行劇烈運動;
12.臥室環境要盡量減少燈光、噪音和溫度過熱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