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鄭軻 本報記者 李竹青
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各種各種的養生知識滿天飛,什么“患了心臟病要靜養”、“吹冷風可能吹出風濕病”等等,聽聽都很有道理。
但是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到呢?
昨天,在包玉剛圖書館,一場題為“糾正您對疾病的十大誤區”的健康講座上,寧波市第二醫院副院長葉紅華牽頭組織10位資深內科專家總結了各自臨床上常碰到的“小陷阱”。
聽了才知道,原來我們平時里篤信的養生知識,很多都是錯的呢。
誤區一:有心臟病,最好躺著別動
真相:在耐受范圍內,要適量運動
老陳今年60多歲,不久前,他因高血壓心臟病到市第二醫院住院,入院時,是用帶輪子的床被推上樓的。他說,他有過中風病史,心臟也不好,已經臥床三年多了,現在起不來了,而且越臥床越不能動,一動就喘。
市第二醫院心內科主任江隆福主任醫師說,很多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動過心臟手術的,有個共同的誤區:認為患了心臟病就要靜養,其實這是錯誤的。
人如果長時間不運動,身體的各個器官運動功能就會退化,心臟也是如此。
“靜養的本意是為了讓心臟更好,殊不知這樣會降低心臟對運動承受能力,變得更脆弱?!苯魅谓ㄗh,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運動康復,還能減少病情惡化和反復。
不過心臟病患者運動強度還是要控制的,病情不同,方案不同,總的原則是:要在耐受范圍內運動。比如心臟病患者爬樓梯到三層會胸口痛,就要在爬到二樓就休息;如果走路40分鐘就氣喘,那在30分鐘就要停下來休息。
另外,心臟病患者可以正規醫院的心臟康復治療中心,有多學科專家對患者進行評估,再從運動、用藥、心理、生活方式給予指導。
誤區二:得風濕病是因為受寒
真相:是免疫系統作祟,寒濕只是誘因
陳女士快40歲了,身體很好,就是有時身上會無緣無故長些小疹子,不礙事,就一直沒檢查。前幾天,她晚上睡覺忘記關空調了,起床后兩只膝蓋酸疼,她想可能吹出了風濕,就近到了市第二醫院。
經過檢查,陳女士確實是風濕病。她很懊惱,責怪自己開著空調睡覺。醫生告訴她,風濕并不是吹出來的,她皮膚上的小疹子,已經是患病信號。
寧波市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陳勇主任醫師說,像陳女士這樣認為吹了風,受了寒,出現關節不適,給自己診斷為“風濕病”的,幾乎每天都能遇到。這是個誤區,其實風濕病并不是濕寒環境導致的,這只是個誘因。
濕冷的環境、病毒和細菌等感染、激素失調、遺傳等都與風濕病密切相關,但發病的根本原因,還是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免疫系統為何會紊亂,現在醫學還沒有答案,所以風濕病是不能從根本上預防的。
寒濕是誘發或加重風濕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確診有風濕,要注意關節保暖,少接觸冷水,盡量呆在干燥有陽光的環境;另外,如果患了感冒、拉肚子、尿路感染等感染類疾病,要抓緊治療,否則也可能誘發會加重風濕病。
減少風濕病痛苦的最佳方是早發現早治療,如果有發熱、晨僵、肌肉無力、關節變形、皮膚有皮疹、出現口腔潰瘍、眼部有葡萄膜炎、鞏膜炎、角膜炎等,都應警惕風濕免疫病的可能,及時到風濕科就診。
誤區三:一發燒就輸液是不好,但會好得快
真相:發燒后喝點淡鹽水,與輸液效果一樣
30歲的小林前兩天感冒了,晚上發起了高燒。第二天還要出差。他急忙到了醫院急診,進門就軟磨硬泡要求醫生給他吊鹽水,特意強調藥量大一點,他知道感冒最好不要輸液,但為了工作,要早點好起來。
市第二醫院感染內科陳琳主任醫師說,這兩年,感冒不需要輸液的觀念在慢慢被人接受,但“輸液好得快”的誤區仍廣泛存在。
為什么很多人感冒輸液后確實感到有好轉?陳琳解釋,感冒發高燒容易引起出汗、脫水,人就會萎靡不振,輸液時大量的生理鹽水進入體內,補充水分,自然會感覺精神了,但這并不代表病快好了?;颊咴诩液刃┑}水,與輸生理鹽水的效果是一樣。
治療感冒,口服藥并不比輸液效果差,以抗菌藥物為例,如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菌藥,通過口服是能夠完全被吸收的,所以口服和輸液效果差別不大,而頭孢類藥物通過口服不能百分百吸收,輸液效果會好一些,但通過加大口服劑量,其實也能夠達到一樣的效果。
而且,口服藥物有一個肝臟解毒的過程,能夠降低藥物毒性對人體的副作用,而輸液是藥物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對人體的毒副作用顯著增加。
陳琳說,目前,只有感冒誘發了一些慢性病的急性發作、重癥感染或不能飲食的人才考慮輸液。
要注意的是,如果感冒后一直流膿鼻涕、有黃痰,可能是細菌性感冒,最好到醫院來,醫生根據情況開抗菌藥;另外,老年人、孕婦、手術初愈及有基礎型疾病等免疫力較低人群,感冒后也要到醫院讓醫生評估病情,避免引起其他并發癥。
1、骨質疏松就是要補鈣
腎內科費錦萍主任醫師:
鈣攝入后是通過消化道進行吸收的,而在整個吸收過程中維生素D則起到幫助鈣吸收,人體90%的維生素D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其余10%通過食物攝取,如蘑菇、海產品、動物肝臟、雞蛋和全脂奶制品等。除了補充鈣和維D,患者還應到醫院檢查,如果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骨松藥物。
2、皮膚眼白發黃就是得了肝炎
消化內科張優萍主任醫師:
病理性黃疸分為好幾類,肝炎引起的只是一小部分,還有溶血性黃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以及由膽總管結石、炎癥、腫瘤等引起的膽汁淤積性黃疸。
3、老慢支不發作就不需要治療了
呼吸內科鄒俊勇副主任醫師:
老慢支的治療不僅要緩解癥狀,更需要預防疾病進展、預防和減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運動耐力、減少病死率、減少合并癥的發生。
4、記憶不好就是癡呆癥的表現
神經內科辜程遙副主任醫師:
老年性癡呆與正常老化都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現象,但兩者有區別:正常老年人的健忘,是一時想不起來,可以通過提示或暗示回想起來,而且有自知力;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喪失,提醒也記不起,而且患者對周圍環境喪失判別能力,會有語言問題、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等問題。
5、腦梗死病人都能溶栓治療
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陳慧敏主任醫師:
溶栓治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發病后3-4.5小時內。時間是成功溶栓的關鍵,要第一時間把患者送入有溶栓治療經驗的醫院救治
6、糖尿病患者僅僅控制血糖就夠了
內分泌科負責人孫校華主任醫師:
控制血糖可降低大血管并發癥風險,但同時要控制血壓、控制血脂、控制血糖;應用阿司匹林、預防低血糖、控制體重、戒煙等綜合治療來預防或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7、肺結核病都傳染
肺科朱育銀主任醫師:
從肺結核的類型上看,開放性肺結核患者痰內含有結核菌,會傳染給他人的病人,約占30%。非開放性PBT是指痰內不含結核菌,不會傳染給別人的病人,約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