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原因導致冷凍胚胎急劇增長
醫院保存冷凍胚胎“爆倉” 為保留“希望”謹慎“銷毀”
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首次對外發出消息,凡2005年前在該中心冷凍的胚胎,如在一個月內不來認領續交冷凍費用,將按照之前的知情同意書進行銷毀。根據估算,目前這批遭“遺棄”的冷凍胚胎,數量達1000多個。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冷凍胚胎的技術已經得到極大提升。而一直處于“隱身”狀態的生殖中心,卻因為日漸增多的冷凍胚胎,不得不采用“按規定‘銷毀’胚胎”的方式,來處理掉那些已經“無主”的冷凍胚胎。
記者走訪廣州的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發現,由于廣州開展冷凍胚胎的服務更久遠,醫院同樣面臨“空間、人手不足”的巨大壓力,部分胚胎已經寄存了十多年,“父母”早已失聯,這些還未萌芽的“生命”,也將面臨不得已的“處理”。文、圖/廣州日報記者張丹
最早冷凍胚胎已有十多年
在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實驗室內存儲著成千上萬個這種“生命”。
任何人進入到實驗室內,都是一項相當復雜的而謹慎的工作。記者進入實驗室之前,需要做好全身的“準備”,不但要戴好鞋套,穿上專用的“白大褂”,還要戴上頭套,在消毒室內進行全身消毒。之后,記者才能簡裝易行地進入到實驗室。
通過狹小的消毒室后,記者發現,在實驗室內的工作人員大都在顯微鏡下進行工作。而在顯微鏡的影像傳輸屏幕上,顯示著一個個胚胎,有的只有兩三個,而有的則更多。其中一位工作人員則在儀器顯示屏前,認真地數著屏幕上胚胎前體的個數,之后進行記錄。
據實驗室主管杜紅姿介紹,冷凍胚胎有一套專門的操作流程,避免在眾多胚胎中出現“認錯”、“放錯”等事故。在同一個流程操作的過程中,有同時兩名工作人員分別進行,最后再進行核對,兩者數據一致之后,才會錄入系統當中,將其進行冷凍后放入液氮罐中進行保存。
杜紅姿告訴記者,中心采用的玻璃化快速冷凍法進行冷凍,相比較程序化慢動,這種冷凍后的胚胎前體存活率更高,能夠達到95%以上。但是,這種冷凍法則需要對進行操作的人有較高的要求。
因此,在諸多程序的幫助下,像“搞混”冷凍胚胎這種“失誤”,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
據介紹,目前,在廣醫三院存儲的冷凍胚胎數量在7萬個左右,其中最早冷凍的胚胎已經過去了的十多年。
“我們在2001年前后就有了冷凍胚胎的服務,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見橋說,盡管同樣面臨如江蘇醫院同樣的壓力,但由于繳費仍占多數,還能夠勉強繼續維持。
成功率高冷凍胚胎留存多
但這種“維持”很難講能堅持到何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冷凍胚胎進入到液氮罐中,空間、人力、設備等問題接踵而至。
“相比較多年之前,人們的意識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劉見橋說,過去人們如果說自己不孕不育,無奈之下只能做“試管嬰兒”,感覺到“丟臉”。但是,如今人們提起這個話題時,則顯得自然與輕松許多。而醫院近年來的“試管嬰兒”項目也顯得異常火爆。
據杜紅姿介紹,以廣醫三院為例,在去年,就做了5000多個周期,每個月差不多有500到700個周期,平均下來每天要做15到20個周期。“這些還都是新鮮周期。”
至于冷凍胚胎解凍之后做的數量,她介紹說,每天解凍的數量也差不多在15個左右。
為何每天解凍胚胎的數量也會如此之多?她解釋稱,由于“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并不是100%的,由于種種原因移植沒有成功的也占有一定比例。而沒有成功的,就需要解凍已經冰凍的胚胎進行再次移植到子宮內。
“目前已經能夠達到60%左右,而在剛剛開始的階段,能夠達到20%到30%就已經不錯了。”
正是由于技術水平的提高,令“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升,需要解凍的冷凍胚胎數量也在減少,也客觀上增加了冷凍胚胎數量大帶來的壓力。
記者了解到,隨著準入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院越來越多,一些大醫院,特別是開展冷凍胚胎比較久的醫院,都會面臨急劇增長帶來的問題。反而是后準入的一些醫院,由于冷凍胚胎數量還不多,并沒有遇到這樣的“瓶頸”。
南方醫院、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等醫院的相關負責人也都表示,隨著冷凍胚胎貯存數量增多,醫院的存放室已經顯得有些局促。
因此,對于已經被“遺棄”的無主冷凍胚胎,大多數醫院的做法,都是進行“銷毀”或“捐獻科研”。而在地域方面,廣東、江蘇、山東等人口大省的醫院,也都會面臨這樣的困難。
為保留“希望” “銷毀”謹慎
用于保存冷凍胚胎的是一個個液氮罐,將冷凍胚胎始終保持在-196攝氏度左右。在實驗室內的存儲液氮罐的空間僅僅在50平方米左右,其中就緊湊地擺放著40個液氮罐。“而且每隔一天就會有工人往液氮罐中加液氮,以保持一個恒定溫度。”
杜紅姿介紹說,每個液氮罐中有多個吊桶,每個吊桶內就存放著多個冷凍鋁架,上面用字母將吊桶內的鋁架再次分類。而鋁架中還有顏色各異的一個個筆芯粗細的長條試管。
試管底部尖尖的位置,就存儲著每個人冷凍的胚胎。“有的只有一個,最多的卻有一二十個,平均下來,每人能夠有五個左右的冷凍胚胎被存儲。”
她用鑷子拿出一個還沒有進入到液氮罐中的冷凍胚胎試管,其中在試管的表面還貼著一個標簽,其中不但有冷凍胚胎人的姓名、年齡等,還有進行冷凍的時間。
涉及胚胎的處理問題,“這些在‘知情書’等文件中都寫明了,如果超過一定的時間不過來進行續費,將會對冷凍的胚胎‘銷毀’,或‘捐獻科研’使用。”劉見橋稱,這兩種對于冷凍胚胎的處理方式,是病人在進行冷凍時就進行的選擇。
每年到了年底,中心都會打電話通知冷凍胚胎的“父母”進行續費。如果“父母”確定不要胚胎,則將由醫院進行廢棄處理或捐獻科研使用。“當然,這些還是需要進行電話錄音。”
一般情況下,胚胎的主人都會非常配合地前來續費,極少部分會作出“不要了”的處理。“每個月也就110元/人,實際上并不是多大的負擔。”
目前,盡管已經有病人明確表示“不要了”,但醫院方面仍然為他們保留“希望”,還沒有進行過“銷毀”處理。
“這實際上是給生育上了‘保險’,如果今后出現意外失獨,或想要再生一個,也能夠通過冷凍胚胎來實現。”
劉見橋說,隨著“單獨”政策放開,客觀上的確“分流”了一部分冷凍胚胎,但這部分的數量并不多。
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醫院內冷凍胚胎的數量在近五年來成倍增長,給醫院帶來巨大的壓力。
據介紹,實際上,在育齡婦女中,不孕癥的發病率達到10%左右,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所以,在國內有著大量病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冷凍胚胎保存帶來的問題將會進一步顯現。
十多年前,“父母”留下的“生命”至今仍在“冰封”中保存,“已經十多年了,留下胚胎的人已經老去,可能不會再需要它們了。”
禁止將胚胎轉賣他人
至于有可能出現的倫理問題,杜紅姿解釋說,中國暫時不會面臨類似倫理問題。按規定,胚胎只有夫婦雙方同意才能用,不能轉給他人用。如果夫婦已經去世,胚胎自然終止;另一方面,如果這對夫婦有子子孫孫存在,按照生育政策,是不允許再生育。保存的意義就在于,保存生育能力,萬一中老年時孩子發生意外,還可以使用,保存冷凍胚胎更多的是一種生育“保險”。
而冷凍胚胎如何被銷毀,是否有可能會販賣給其他人?她則表示,由于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將胚胎移植到其他人體內,已經算是“代孕”的一種,對于正規中心來講是不可能為了利益而違規的。而如果將別人的胚胎移植到他人體內,對于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講,“血脈”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基本上不會有人會使用其他人的胚胎進行移植。
至于“銷毀”胚胎,只要將冷凍的胚胎放在室溫狀態下5秒鐘,冷凍胚胎就被“銷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