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8日電 (記者 柴燕菲 施佳秀)從“雞毛換糖”的小生意到有著“世界超市”之稱的小商品市場,浙江義烏30年間書寫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歷史傳奇;從傳統經濟中發展起來的世界第一大市場到搭載跨境電商貨物的“義新歐”列車,義烏幾年間再次奏出了“富亦思變”的精妙樂章。
義烏的外貿是浙江外貿的縮影。在國際貿易環境處于下行通道的情況下,浙江外貿并未“裹足不前”,反而迎難而上,并且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外貿總量居全國前列,除了持續增長的貿易額外,其貿易總量在全國所占份額也在逐步提高,在所有沿海出口大省中,浙江外貿“領跑”在前。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今年1-8月,該省進出口14464.5億元,增長3.8%;其中,出口11609.7億元,增長5.1%,高于全國平均6.1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為13.1%,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作為外貿優等生,浙江并非一味“得天獨厚”,而是“精耕細作”。
“經濟結構優化、商業模式創新、政府服務提升,這是浙江出口能夠‘抗壓領跑’的三大法寶。”浙江省商務廳廳長周日星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是總結。
取勢:經濟結構凸顯優勢頻優化
浙江外貿出口好于全國,也好于沿海其他主要省份,在周日星看來,與該省的外貿結構不可分割,浙江省經濟具備內生增長力量,屬于“內生增長型”經濟。
眾所周知,相較加工貿易而言,一般貿易是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一直到知識產權以及品牌的擁有都是中國企業自己獨創的一種出口貿易方式,因此,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加工貿易受到的不利影響大過一般貿易,外資企業更容易受到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
“浙江的一般貿易居外貿的主導地位,表明我們內生的承受力強。”周日星介紹稱,2015年,浙江的一般貿易就占到貿易出口總量的80%以上,遠高于加工貿易等,該省的加工貿易僅相當于廣東省的七分之一。
浙江的“內生增長型”經濟離不開眾多民營企業所做的貢獻。據了解,今年1-8月,民營企業出口占該省出口的比重為75%,是外貿市場的主力軍。
浙江是民營經濟的大省,然而,在該省470多萬家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到了97%以上。這也成為了浙江經濟結構的獨特優勢。
周日星告訴記者,在國際經濟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外貿出口企業接到的小單、短單、散單、急單越來越多,小微企業靈活的優勢正好可以體現。
數據顯示,在浙江,年出口額三百萬美金以下的企業近四萬家,年出口額十萬美金以下的企業逾一萬家。
對此,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健也點贊道,浙江小微企業較多,商品大多針對終端市場,其中很多都是消費品,而消費品在全球需求比較穩定,這也讓浙江外貿受世界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浙江擁有自身優良的外貿基因,但是在新形勢下,它也不斷優化自身的優勢。
如今,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搭上“義新歐”的列車,遠到西班牙,都能見到更多來自浙江民營企業的商品,也有更多工程由浙江的企業投資建造。
民營企業作為浙江經濟市場主體,不僅化解了國際市場風吹草動帶來的不穩定性,同時積極大步“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和并購,不僅占有了國外的市場,還能將技術帶回國內指導出口。
一件由柬埔寨工人制作的衣服,原料可能來自于浙江的某個工廠。這種通過企業“向外走”拉動經濟的方式,縮減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為高新技術產業“騰鳥換籠”,轉型升級初見成效。
除了經濟結構優勢,周日星認為,浙江外貿的優勢還體現在產品特征上。
正如其所說,從浙江出口產品結構來看,高新技術產品比重不斷提高。今年1-8月,該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1.5%。
浙江省產業轉型升級促使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不斷增長,隨著高新技術產品比重的提高,該省的出口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成為浙江外貿的一大優勢,也為“品質浙貨”的招牌添磚加瓦。
明道:創新商業模式深耕浙江結碩果
產業轉型升級能夠優化出口結構,對于浙江,這還遠遠不夠,為了提升外貿競爭力,浙江通過多種方式改革創新發展新型貿易方式,搶占先機。
因為商品多、品種雜等因素,義烏市漢韻商品采購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豐華在每次出口申報時都感到很不方便,嚴重影響了他的外貿生意。
何豐華的難處是義烏小商品市場里大部分外貿企業的縮影。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外貿中小單、散單的集中地,貨品往往種類很多、每種商品采購的數量很少,如果按一般貿易的監管要求,程序繁瑣,非常不便。
2015年5月,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正式在義烏落地。
義烏市商務局黨委委員壽升第告訴記者,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適合通過市場交易的小商品出口,非常便利,針對小商品“類雜量小”的特點,在關檢稅匯各個環節都有對應的便利措施。
這些便利性措施,疏通了小商品的出口渠道,使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能夠彌補傳統的一般貿易方式所不能覆蓋的區域,盡可能地挖掘出國際市場的潛在需求,讓中國的小商品走向世界各個角落。
自從采用市場采購貿易之后,何豐華說,其企業出口潛力得到釋放,現如今一年可以有5億美金的出口額,以前只有2.5億到3億美金。
市場采購貿易讓“義烏小商品”這塊老牌子再度煥發新生機,成為“新常態”下拉動浙江出口的一大“火車頭”。浙江省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市場采購貿易改革紅利繼續釋放,1-8月出口1222.7億元,同比增長9.1%,占該省出口的10.5%,拉動該省出口增長0.9個百分點。
浙江省的小微企業眾多,這是浙江外貿的優勢,但也面臨著一定劣勢。
周日星告訴記者,小微企業不僅要組織生產,還要符合涉及報關、信用證、銀行等外貿出口的一系列規范流程,因為企業規模限制,流程不熟悉、銀行融資難等問題往往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使得企業不敢接單,接單了也無從下手。
為了解決這種兩難的情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應運而生,提供一站式通關、結匯、退稅、物流、金融等外貿交易中所需的進出口環節服務。
“出現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就有平臺的交易規則、監管規則,這是對全球貿易的貢獻。”阿里巴巴一達通副總裁肖鋒這樣評價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作用。
正是有了這樣的平臺,中小企業不僅省時省力還能降低成本。
肖鋒向記者舉例,在運輸方面,數百個貨柜進行流通整合后,同時發往某一國家,海運的價格更加便宜;在管理成本上,報關員、會計等企業非核心的業務交由平臺完成,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據肖鋒估算,如果一年出口10次貨物,通過一達通,小微企業能節約60%至70%的成本。
據悉,今年1-8月,浙江加速推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打造,通過平臺實現出口523.8億元。
除了市場采購貿易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浙江濃厚的電子商務氛圍讓跨境電商也成為了浙江外貿的“新基因”和新動能。
浙江指南針貿易有限公司作為最早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外貿企業之一,能深刻感受到跨境電商的發展給浙江外貿帶來的好處。
2012年,借助亞馬遜這樣的全球平臺,浙江指南針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戚云飛開始試水跨境電商。
她告訴記者,2014年時,雖然指南針給出的采購價平均高出10%至15%,但很多企業仍然習慣通過一般貿易方式接外國訂單,并不歡迎指南針這樣的跨境電商企業。
跨境電商的好處就在于外貿企業可以直接將貨物提前放置到國外的“海外倉”里,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成本,還能減少丟包率。
“我們通過跨境電商模式把產品推銷到極限,我們做好線上的事情,國內企業、工廠只要做好線下的事情。”戚云飛說,以前國內的一些企業、工廠靠退稅在吃飯,而通過他們這種跨境電商企業進行銷售之后,他們也實現了一定的利潤,因此現在,許多企業會主動聯系跨境外貿公司。
因跨境電商帶來的好處,此前,她在美國租了500平米的“海外倉”,其中還有空置,而在短短一年多后,“海外倉”擴大到1500平米,仍然不夠用。
今年1-8月,浙江在“9610”(跨境電商的一個監管方式的代碼)項下跨境電商出口31.5億元,同比增長1.2倍。
“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扎根在土壤里面,適應那個地方的特征,(商業模式)需要符合國際需求,有一定條件,不是像復印機一樣。”周日星總結稱,浙江的外貿模式正是因地制宜的結果。
優術:“店小二”擰緊外貿服務螺絲釘解后憂
浙江民營經濟強大的內生動力,濃厚的電子商務氛圍,如果少了政府的精準服務,不僅這些創新的商業模式無法扎根在浙江的土壤中,外貿企業還可能遭遇巨大的損失。
新時期的“店小二”精神發軔于浙江,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各行各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浙江貿易同樣離不開精準服務、政企合力的“店小二”精神。
2014年,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氟化工的龍頭企業,在被美國商務部裁定巨額反傾銷與反補貼的情況下,逆轉局勢,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了否定性終裁。
巨化之所以能夠完勝美國“雙反”案,得益于政府、商協會與企業的四體聯動機制,企業積極應對,政府做好服務,商協會發揮自律功能。
“如果失敗,影響就大了,整個美國市場就會封閉。最終勝訴,政府對我們的幫助比較大。”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市場管理科鄭科長介紹,在‘雙反’案之前,浙江省商務廳就到巨化來進行應訴知識的培訓,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并多次向商務部匯報案件情況。
作為外貿大省,2016年1-8月,浙江收到來自美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傾銷案件有80起,其中浙企直接被告的原審案件有56起,平均不到3天一起。而在全國的反傾銷案件中,70%和浙江有關。
“浙江是受反傾銷重點調查的地區,但如果應對、服務得好,可能也是機會。”周日星指出,反傾銷是挑戰,也是機遇,在反傾銷中獲勝的企業,往往能占領失敗企業的市場份額,反傾銷的勝訴對企業產品而言比任何廣告宣傳的效果都好。
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離不開政府的作用,需要政府發揚“店小二”精神。對此,周日星用四個詞總結了政府在外貿中的作用:推動、引導、支持、服務。
“用利好政策推動企業,讓企業放心大膽往外走,同時掌握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的相關資訊,及時提供信息,引導企業。”周日星說。
杭州寶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晶”)是歐盟對華酒石酸反傾銷案中唯一獲得零稅率的中國企業,在反傾銷案中,政府不僅提供專業律師團隊,減免律師費用,同時全程參與歐盟對寶晶的調查,還參加該案件在歐盟的聽證會。
除此之外,在這幾年來,寶晶董事長張建國深刻感受到政府在外貿服務方面的提升:海關退稅及時退到企業;商檢手續化只需網上申報,如果企業提供詳細資訊,網上申報馬上通過;定期檢查企業貨品,化繁為簡……
“好多服務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只要是對企業有好處、對品質浙貨有好處,做就行,這就是政府服務。”周日星坦言,只要把浙江外貿“一顆一顆螺絲都擰緊”,那么浙江外貿服務就能做好。
浙江的“店小二”精神讓王健教授也點贊稱道,他認為,首先政府要從傳統主導型變成服務型,其次要幫助企業成長,而不是引領企業成長,再者,政府應該退居到后臺,為貿易環境和產業環境制造好的條件,減少對企業和市場的干預,“浙江在這方面做的是相當不錯的。”
作為諸多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前沿陣地,十多年來,浙江在大開放中實現大發展,新形勢下,壓力讓浙江外貿更為清晰地謀劃方向,篤定前行。G20之后,浙江外貿新的機遇窗口正在打開,“優術、取勢、明道”可以引領浙江外貿,拓市場、促出口、擴份額,在更大的平臺上游刃自如,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