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5月24日電 (蔡敏婕)“醫患雙方問題不能只靠一紙協議解決,‘拒收紅包協議’能有多大效果很難說。”廣州本月起實施簽拒收紅包協議,記者連日走訪廣州多家醫院了解到,不少醫生和患者都普遍懷疑這一協議最終能有多大效果。
據悉,國家衛計委決定自5月1日起,二級以上醫院必須和住院患者簽署《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醫療機構應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由經治醫師向患者或患方代表提供該協議書。
廣州多家醫院表示,醫生收受“紅包”的行為一直是嚴厲禁止的,不過既然國家有相關要求,各個醫院也已經按照國家規定,會要求醫生和患者簽署該協議書。
“在該規定出臺之前,就已有相關的規定和措施,禁止醫生收受‘紅包’”。廣州某知名三甲醫院宣傳科江科長表示,從2006年開始該院就讓醫生簽署承諾書,實施不能收‘紅包’的規定,將近8年沒有發現有醫生違規。
江科長表示,如果還有患者主動給醫生塞‘紅包’,實在拒絕不了,醫院提倡醫生主動報告醫院,并將這些錢打回該患者的住院卡里。
江科長強調,“紅包”現象體現的還是醫患關系間的不信任,自從醫院實行市場化以后,這種不信任的矛盾就漸漸顯露,近年來更有激化的跡象。
該舉措在網上更是引發醫療工作人員的熱議,有醫生稱此舉侮辱醫生人格;而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在接受此間媒體采訪時,更直接用“不看好”表示自己的態度。
該省的一家二甲醫院的外科主治醫師方亭表示,該醫院對收受“紅包”早有明文規定,一直是嚴厲禁止的,“現在醫患關系比較緊張,醫生也都不敢收,怕出事。”
不少廣州市民對這一新舉措也大多持觀望態度,有市民稱,就算大醫院醫生不收,一些小規模的醫院,因監管力不強,一樣有可能收受“紅包”。
年近80歲的廣州市民肖孟壽告訴記者,今年其老伴患乳腺癌,在市內某三甲醫院就醫,當時主治醫生就沒收他準備好的“紅包”。
肖孟壽稱:“作為患者,其實我們真的左右為難,患者肯定想獲得醫生的特殊照顧,但送的話好像是行賄。”還有不少患者表示簽協議的時候還會擔心,怕醫生因為沒有收“紅包”會不盡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