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云”架起兩岸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兩岸老師、學生實現一起上課、一起互動。

地處城區的陽翟小學與山里的蓮花白交祠教學點的孩子,同上美妙的音樂課。
“班班通”覆蓋同安中小學校
近年來,同安區投入4180多萬元,全面推動“三通兩平臺”建設,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跨越發展,形成覆蓋全區的區級教育城域網和學校校園網一體的現代教育網絡體系,實現了覆蓋全區中小學校(包括教學點)的1466套“班班通”。
實行“點對點”遠程互動教學
根據地域廣、邊遠農村較多、教學點多等自身特點,同安在全區所有的獨立法人單位和所有教學點建設39套錄播教室。建立名校、城區學校、中心校與教學點及薄弱校的一對一扶持課堂,實行“點對點”遠程互動教學,將城區優質的教育資源輻射到邊緣的山區薄弱學校,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城鄉教學一體化。
城鄉融合山里娃暢享優質教育資源
遠離城區的白交祠教學點的小朋友,每周能和城里的孩子一起聽課、學習、互動至少8節課
2013年12月12日上午,往日寧靜的白交祠小學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地處城區的陽翟小學和白交祠小學簽訂了共建幫扶協議,幫扶白交祠小學開展優質課程的遠程同步互動。同安教育信息化開啟了“點對點”遠程同步互動的里程碑。
在陽翟小學盧晶晶老師的引導下,課堂上不僅有視覺的、聽覺的享受,更主要的是盧晶晶老師還時不時和白交祠的小朋友們進行問答、表演、一起畫出由聲音想象到的圖像等互動。這些讓白交祠二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和城區的孩子一樣,享受了美妙的音樂盛宴。
面對交通不便、師資匱乏的困境,同安區委、區政府希望同在一片藍天下的孩子能受到平等的教育,給孩子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打造了教育云試點項目。所謂教育云就是借助計算機等現代通信設備讓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孩子可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陽翟小學與蓮花白交祠教學點專遞課堂的試驗成功,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區委區政府認為,推動班班通建設,是推動信息消費示范城市最有效、最有意義的一個抓手。如今遠離城區近四十公里的白交祠教學點的小朋友每周能和城里的孩子一起聽課、學習、互動至少8節課。
兩岸學生一起上課今后越來越多
同安陽翟小學繼與臺灣瑞芳小學合上“跨越海峽的第一堂課”后,又與臺北南湖小學達成共識,共享教育資源
日前,記者從同安區陽翟小學獲悉,臺北市南湖小學的教育技術人員來到同安陽翟小學學習遠程同步互動系統的設備、技術研發經驗。通過現場交流和考察體驗后,臺灣教育信息化王緒溢博士說:“同安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很快,只用兩年不到的時間就超過我們整整十年的探索。”
據陽翟小學校長楊志現介紹,陽翟小學與臺北市南湖小學初步達成教育合作共識,接下來,兩校計劃以國學為重心,開展國學、書法文化、數學、美術、音樂等課程的教學互動,這也意味著,陽翟小學的學生很快將再次跨越海峽,通過電子屏幕,在錄播室與臺北市南湖小學的學生同上一堂課,共享優質師資師源。
今年6月26日下午3時左右,臺灣師范大學工業教育博士黃議正老師與廈門市同安區陽翟小學市級骨干葉雪珍老師,通過遠程同步互動教學系統同步為臺灣新北市瑞芳小學三年級學生和廈門市同安區陽翟小學三年1班學生執教古詩綜合實踐活動課《早發白帝城》,成功實現“跨越海峽的第一堂課”。
寶島那頭的黃議正博士以輕松幽默的教學組織形式,用我們熟悉的鄉音與孩子們熱情互動,引導孩子們欣賞古詩;大陸這頭的葉雪珍老師則運用陽翟小學校本課程“詩海導航”教材,挖掘古詩綜合實踐活動的功能,執教古詩。遠程同步的媒介,將跨越海峽的距離化作瞬間,化作眼前。記者電話采訪海峽對岸的黃議正博士時,他表示,學生們很有新鮮感,都很認真,加上兩岸文化同源,通過課堂交流,取長補短,對臺灣課堂教學的完善等有一定的促進。
楊志現介紹,陽翟小學通過云教育實現與同安蓮花白交祠小學的遠程同步互動課堂,吸引了臺灣專家的熱切關注,激發了本次海峽兩岸課程同步,一起傳承文緣、融合文脈的夢想,我們邁出了有著偉大意義的第一步,盡管有硬件差別,兩岸教育形式的地域區別,但海峽兩岸利用云教育這樣的遠程互動教學注定會為兩岸文脈的融合、加深兩岸教師、學生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育信息化拉近城鄉距離
城鄉孩子一起上課,不但能互相啟迪取長補短,還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2014年11月14日上午,一場20個人不到的會議在蓮花鎮中心小學里召開著,但是參會的老師們卻一致認為這是場激動人心的會,這將又是同安教育信息化一次里程碑的會議。來自同安陽翟小學、第一實小、蓮花學區、汀溪學區、五顯學區的十多位老師在此暢所欲言,交流著如何開展遠程同步互動課堂,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推向邊遠的山區教學點,實現同安教育信息化質的飛躍。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同安教育局工作人員葉武藝告訴記者,教育信息化
是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的重要舉措。通過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將城區優質的教育資源推送到邊遠的學校,從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改變落后地區的教育面貌,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葉武藝說,陽翟小學是廈門市首個教育云試點校,它被認為同安教育走進“云時代”的標志。與山村小學相比,擁有相對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因此,作為對接學校,條件最成熟。 “最先嘗試的是音樂課,今后美術、思想品德等課程也將陸續展開。”
目前,通過優質校(陽翟小學、第一實小、蓮花中心)帶農村薄弱校(白交祠、上陵、羅溪、水洋、軍營教學點、汀溪五峰小學、新厝教學點、五顯后壟)。現同步課堂已常態化開展,通過與城區孩子同步上課,進行必要的互動,讓孩子在互動中互相啟迪,取長補短,也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文/本報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楊心亮 葉文彬 葉秋碧 劉剛
圖/通訊員 何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