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本報以《河南商水擬取締全縣所有校外學生公寓》為題,報道了河南省商水縣在縣城就讀,居住在校外學生公寓的2000余名農村中小學生被迫轉學鄉下,從事校外學生公寓出租的經營者被迫關門歇業的事情。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網友“79d3dco”留言說:“不是規劃如何保障學生在學生公寓中安全、舒適地學習和生活,商水縣政府難道真為2000多學生著想?”
江蘇南京的一位網友說:“政府出發點是好的,但行為是簡單粗暴的,很明顯是執政能力弱的表現。”一名新浪網友說:“如果公寓存在安全問題,政府可以讓他們重新整治,對不合格的,重罰或關閉,一味取締所有學生公寓,這種做法太不近人情。”還有一些網友質疑:“為什么不讓學生上完這學期的課程,利用假期去解決?”
“我們平時很忙,都不在老家,不讓孩子在縣城上學,今后可怎么辦啊?”商水縣張莊鄉的學生家長張浩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小杰在縣城實驗中學上八年級,平時讓孩子住在學生公寓,感覺很方便,“公寓不僅給孩子洗衣服,而且有老師輔導功課,每次回家還有車接送。”
“孩子從三年級就開始在縣城上學,我們都在打工,孩子在老家上學也沒人照顧。”張浩告訴記者,他常年在鄭州打工,妻子在家里的工廠上班,家里只有小杰的爺爺,照顧小杰很不方便。
張浩說,從他家到鄉里中學的路都是鄉村小路,“如果讓孩子一個人在家上學,我更擔心孩子的安全,而且,鄉里的教學質量跟城里也沒法比”。
“我們村的小學只有一到五年級,上六年級需要走十幾里路到另一個學校,很不方便。”學生家長王挺說,對于讓孩子回老家上學的事情,他感到很無奈。
王挺告訴記者,由于鄉里初中的條件差,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決定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平時在家務農供孩子上學。他最想看到的是孩子能通過學習擺脫農村的貧窮。
“我跟學校說,只要能讓孩子繼續上學,我寧愿在縣城租房子陪學生上學,但即使這樣,學校也不同意,真的是沒辦法了。”1月23日,王挺的孩子被學校清理出來后,他把孩子接回了家。
“被老師趕出來后,現在孩子比較恐慌,不愿回原來的學校。”王挺告訴記者,孩子不愿去學校,害怕老師再讓他站在教室外面。他表示,現在他先讓孩子在家待著,等過完年再找學校,如果可以,他還是想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
據了解,自從中小學不允許實行寄宿制后,中小學生不能再住校,河南省許多農村學生在縣城求學面臨困境,不少人住在校外學生公寓,也有一些學生自己單獨租房求學。
不少學生家長表示,現在的學生公寓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它確實能滿足大家最急切的需要,盡管不是很規范,但沒有它,這么多學生怎么辦?他們希望政府能多承擔一些責任,出臺一些有效措施管理好學生公寓,而不是一關了之。
1月26日晚,商水縣一家學生公寓的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幾天,我們按照公安消防大隊給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進行整改。今天消防部門來我這兒檢查后,說各項都合格。”但消防部門工作人員卻告訴該負責人:“即使消防方面可以通過,其他部門來檢查,你也通不過,最后肯定會關門。”
商水縣實驗小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師今晚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1月26日下午,商水縣教體局召開了縣城公辦中小學校長會議,要求老師明天(即1月27日)繼續做家長和學生工作,仍將住在校外公寓的學生勸退。
“在會上,(我)感覺學校對學生的清理力度更大了。”這位老師說。
據這位教師介紹,縣教體局要求,在縣城公辦中小學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人數不能超過在校學生總數的10%。
記者就此向商水縣教體局求證。縣教體局副局長李希成說:“10%的比例是在執行省教育廳的明文規定,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的165號文對此有明確規定。”
李希成所說的“165號文”,就是河南省教育廳于2014年3月12日發出的《關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該文件載明:“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實行劃片就近入學。非正常跨區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控制在10%以下。對存在超大班額的學校要嚴格控制擇校生。學校不得以跨區域招生為名收取擇校費。”
李希成還告訴記者,現在被勸轉勸退的學生都是監護人不在身邊的,監護人在身邊的1500多名進城務工或經商人員的子女不在清退之列。“只要能提供固定住所證明,能夠證明有監護人陪護在身邊,就可以繼續在縣城學校就讀。”李希成說。
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現在仍在公寓的留守兒童今后怎么辦?李希成回答稱,對于這類學生,校方將盡快繼續聯系家長,如果春節后這些學生仍然不能提供有關證明,不符合條件的話,將不能再回校就讀。
李希成告訴記者:“學生不能住在校外不安全的地方。校外公寓一是消防達不到要求,二是食品安全達不到要求,三是衛生條件達不到要求。”李希成說,前一段時間該縣曾發生過一兩百名學生患麻疹的事情,其中90%以上都是在校外公寓住宿的學生。
李希成告訴記者,現在城鄉教育嚴重失衡,該縣此舉也是為了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有的農村學校原來有200多人,現在100多人,有的甚至只剩下幾十名學生。”李希成說,“農村學校現在也已普及遠程教育,馬上也將配有食堂,條件并不差,安全衛生,也能讓學生接受好的教育。”(本報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樊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