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芮正琴,是南京大學的一年級研究生,這是關于我的故事:
大三的時候,我就開始自主創業了,我創建的品牌“飾品一生”在南大無人不曉,南大特色手機殼還賣斷了貨。
研一的時候,我又想到了做些南京特色的文創產品,家人給了我10萬元,當時我想如果賠了就當去趟國外歷練了。
我幾乎吃遍了南京各大餛飩鋪子,向老板們取經,綜合各家辣油的長短,最終做成了自己的配方。
“阿要辣油”這么響亮的名字,我去年去申請時才發現,還沒有一個人注冊呢!
“阿要辣油”四個字讓南京話的神韻人盡皆知,如今,一位南京大學的90后研一女生瞅準了其中的商機,不僅成功注冊了“阿要辣油”商標,還將其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南京辣油”。近日,這位“辣油西施”芮正琴成為了網絡紅人,她的“阿要辣油”品牌辣油也在昨天正式出街和大伙見面,今天將正式出售。
“我喜歡創造性的生活,喜歡創造價值”
芮正琴的名字在南大并不算響亮,但她大三時創建的品牌“飾品一生”在南大無人不曉。南大校慶時,“飾品一生”出品的南大特色手機殼甚至還賣斷了貨。“我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考慮,我未來要做什么,我喜歡創造性的生活,喜歡創造價值。”芮正琴告訴記者,和幾個伙伴一合計,“飾品一生”的品牌便正式“開張”。出設計稿、找生產商、在南大宣傳,都是芮正琴和她的學生團隊一手敲定的。
大學時代如此“不務正業”,芮正琴的學業卻依然穩定得讓人驚訝,本科畢業時,她還獲得了南大生物系的保研資格。
“我從13年就斷斷續續開始‘周游各省’了,黑龍江、甘肅、西藏、云南、江西,基本上繞著祖國的版圖走了個遍。”“周游各省”的計劃順利完成后,芮正琴選擇了收心,重新撿回了自己的學業。復習了三個月之后,她順利考上了南京大學生科院生物專業的研究生。“重新擁有了三年的學生生活,意味著我還能用這三年做很多事。”抱著這樣的念頭,芮正琴和大三時的部分創業伙伴一道,繼續張羅起了全新的創業計劃。
“去年3月份,我獲得了南京市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二等獎。也因此獲得了在仙林紫東國際創意園一間辦公室的一年免費使用權。”芮正琴告訴記者,此時,她的“創業空間”已經跳出了南大的范疇,“我想做些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創產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作品。”
去年9月,芮正琴和伙伴們的公司初見雛形,“南舍藝術品有限公司”的名號讓她堅定了創業的信心,“我和創業伙伴們每人都投入了一部分資金,家人也支持了我10萬元。如果真的創業賠了,就當我用這10萬元去國外進行了一次人生歷練。”
“什么品牌能叫得響?我首先想到了阿要辣油”
想要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創產品,首先得有一個知名度高、叫得響的好名字。作為南京姑娘的芮正琴首先想到了南京方言“阿要辣油”,因為曾經的一曲《喝餛飩》讓南京方言“阿要辣油”紅遍網絡。
“我們去注冊商標時意外發現,‘阿要辣油’這句話雖然被人傳頌了那么多遍,但居然沒人把這個商標注冊下來!”這一“意外發現”讓芮正琴又驚又喜,“‘阿要辣油’的發音和‘I LOVE YOU ’的讀音有點像,又有我們南京的地方特色,肯定‘來事’。”
和大三時開發手機殼的“創意設計”相比,研發出具有地道南京特色的辣油產品顯然難度要高得多。敲定配方的難題就足以讓芮正琴傷透腦筋。“那一陣子,我和伙伴們幾乎吃遍了南京的各大餛飩鋪子,汪家餛飩之類的沒少去過,向老板們取經,也查詢了各種資料。”芮正琴是南京溧水人,研發辣油之前幾乎不吃辣,但為了“阿要辣油”品牌,她沒少嘗遍各種辣椒。
“真正適合南京人的辣油,最重要的還是油和辣椒,那些添加的香料其實是‘畫蛇添足’。”芮正琴為真正的“南京辣油”下了個定義,“而且南京人其實口味沒那么辣,辣油還是要做的香一些。”
“我自己就是吃貨,想給大家最正宗的南京味道”
“阿要辣油”牌辣油不僅口味上“很南京”,在包裝上,芮正琴的團隊也專門設計了“南京大蘿卜”系列圖案,包裝盒上不僅印著一個青色的大蘿卜,還有各種讓人忍俊不禁的南京方言,“我滴個乖乖”“么得四”“胎氣”“恩正”……每一句都是濃濃的“南京味兒”。
昨天,記者聯系上芮正琴時,她正在“阿要辣油”的生產線上。“一家有著30多年生產歷史的廠家成為了我們的加工伙伴,我們確保辣油的每一滴都很正宗。”芮正琴的創業團隊共有5名成員,除了負責配方的芮正琴之外,成員中一名南京的同學負責包裝設計,南農的伙伴負責后期推廣。而芮正琴自己則擔任了“辣油西施”的角色,拍攝了一組圖片,經過南大微信公眾號“侯印國老濕”的傳播擴散而走紅。“我自己就是個吃貨,也愛做菜,所以我想帶給大家最正宗的南京味道。”芮正琴透露, “阿要辣油”牌辣油首批1000多罐樣品已經火熱出爐,會在微信平臺上派送,今天將正式出售。(記者 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