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6日電 今天,圍繞“產業源動力”話題,首都來華的《硅谷百年史》作者阿倫拉奧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在“2016產業中國年會”上展開精彩對話。
“向硅谷學習,中國經濟必須依靠創新,這種緊迫性是很強烈的。”阿倫拉奧和李稻葵一致認為,創新,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第一源動力。
據悉,“2016產業中國年會”由華夏幸福、《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和《英才》雜志社聯合主辦,圍繞“產業源動力:全球協同與中國創新”這一主題,深入探討了在全球技術日新月異、產業創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中國如何更好地適應這一趨勢,釋放產業源動力,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推動經濟成功轉型。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源動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創新正在給人類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巨變,各國都開始加快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快新產業的戰略布局。
與會嘉賓認為,尋找新常態下的發展新動能,首先要認清產業發展的源動力。只有認清產業源動力,中國產業升級轉型、邁向中高端才能找到路徑。
縱觀全球各國發展歷程,發達國家的經濟都實現了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動能轉換,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推進創新驅動,這一全球經驗值得借鑒。
阿倫拉奧以硅谷興盛的歷程為脈絡,探討了產業聚集與升級的動力源泉,對硅谷的未來、世界產業高端化的趨勢做了預測。李稻葵從對硅谷的切身觀察入手,分析硅谷興盛的核心原因及對中國的啟示。通過對創新產業聚集區的優劣勢分析,提出了中國打造創新產業聚集區的遠景展望。
參會嘉賓一致認為,產業升級是產業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過程,通過產業升級,產業競爭力將得到全面提升。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節點,以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是經濟轉型成功的必由之路。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為此,華夏幸福產業發展集團總裁趙威表示:“產業發展所必需的科技、資本、環境等要素,必須嫁接上創新因子,才能實現升級與突破。我們認為,創新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源動力,只有打造完善的創新生態體系,才能有效推動產業升級”。
目前,以創新為驅動,華夏幸福已在全球布局50多個產業新城,打造產業創新生態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圍繞創新源部署產業鏈
產業創新的起步是挖掘創新源。華夏幸福堅持從創新的源頭引進技術,釋放產業自生動能。通過與全球創新智慧對接,促成價值鏈上各環節間更緊密的聯系,使尖端科研與市場應用之間的技術落地轉化過程更加順暢。
隨著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固安)中試孵化基地、清華大學XIN中心等項目陸續落地,華夏幸福已與4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結成戰略聯盟,與30多家科研院所達成校企合作,與100多家研發機構深度對接,這一方法體系已經初嘗碩果。
華夏幸福還創造性的提出并堅持“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創新發展戰略,建立“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產業新城”的產業培植鏈條,推進全球科技創新成果在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內“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為此,華夏幸福與專注于孵化器運營管理和科技創業企業培育的專業機構——太庫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創新資源,構建跨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目前,這一全球創新網絡已覆蓋6個國家與地區,在美國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德國柏林、韓國首爾等地設立了16個孵化器,孵化企業319家,融資總額15.3億元,估值180億元,產生知識產權專利512項。
目前,華夏幸福聚焦10大產業方向,形成了近百個區域級產業集群。截至2016年6月底,為各地產業新城累計引進簽約企業超1100家,招商引資額近2800億元,創造新增就業崗位4.2萬個,成功帶動產業新城所在區域實現產業升級、經濟發展。
為此,阿倫拉奧表示,在開發和推廣創新成果的過程中,創新型人才和初創企業等創新源頭必須得到有力支持,才能推動產業升級。實際上,這就是硅谷成功的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