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警惕日本“小型火箭”背后的彈道導彈計劃
責任編輯:姜濤
核心提示:在日本軍事政策攻擊性日益增強、軍費支出連年增長之際,國際社會也許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有朝一日,日本只需要修改政府政策中的幾句話,就可以展示其早已成型的彈道導彈家族。
【新聞事件】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道 1月1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首次發射小型火箭"SS-520"。該火箭全長不足10米,重約2.6噸,可將輕量載荷投送至近地軌道,單次發射成本僅合約3000萬元人民幣。此次發射最終宣布失敗,但業界分析,日本的相關技術已經成熟。
【專家快評】
劉華(時事評論員)
日本稱"SS-520"小型火箭主要用于商業領域,但其具有明顯的軍用潛力。近年來,日本著力發展易于轉為軍用的固體運載火箭,已形成M-5大型火箭、“伊普希龍”中型火箭及SS-520小型火箭等系列型號。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普希龍”等火箭研制階段,日本官方就提出一些“特別”的性能需求,如可快速進場發射、可使用簡易指揮設備發射、外型尺寸應方便機動運輸等。這些性能在商業領域并無意義,但卻幾乎是為軍用彈道導彈“量身訂制”。這讓人不禁懷疑,日方下大力氣發展這些“火箭”的真實用意到底是什么。
近年來,日本國內要求擁核及發展彈道導彈的呼聲越來越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防衛大臣稻田朋美等人在此領域的表態也從過去的“明確否認”轉為曖昧含糊,甚至半遮半掩地暗示承認。在日本軍事學界,已經有不少人在從技術層面論證自衛隊在擁有彈道導彈之后可以對中國形成的所謂“威懾”能力。在日本網絡媒體上,時常也可看到“用彈道導彈保衛島嶼”之類的文章。2013年,就在日本政府醞釀最近一輪“防衛計劃大綱”之際,就有日媒報道稱,防衛省正在論證發展射程400公里~500公里的短程彈道導彈,只是最后未公開列入大綱。而此次發射的SS-520火箭,其運載能力與外形尺寸“恰好”與短程導彈同級。
無論是在核領域還是在彈道導彈領域,日本均具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和物質基礎。日本是世界上核原料儲藏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數能夠獨立研發全系列運載火箭的國家之一。在日本軍事政策攻擊性日益增強、軍費支出連年增長之際,國際社會也許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有朝一日,日本只需要修改政府政策中的幾句話,就可以展示其早已成型的彈道導彈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