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這一觀點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的傳統觀點。
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時代不會早于第四紀。大量的地質記錄顯示第四紀冰期開始的時候撒哈拉出現了顯著的干旱。撒哈拉的干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風的影響。在第四紀之前,非洲夏季風的變化表現出明顯的歲差周期(大約2萬年周期);在第四紀冰期開始之后,冰期間冰期旋回(大約4萬年或10萬年周期)開始影響非洲夏季風的強度。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人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現,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干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托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干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特提斯海收縮不僅導致了北非平均氣候態的變化,也加強了非洲夏季風對軌道變化的響應,隨后成為控制撒哈拉沙漠范圍變化的主要因素。(記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