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琳
目前,多重因素利好4G產業,4G用戶呈現強勁增長勢頭,一是有機構預測2014年中國市場4G手機零售量有望達1億部,2014年將是中國手機市場結構性轉變的關鍵一年;二是作為國內4G發展先鋒的中移動,其4G用戶已超過4000戶。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建成超過50萬個4G基站,覆蓋超過300個城市,中國移動4G用戶已超過4000萬戶,據業內專家預計,中國移動4G用戶今年突破5000萬戶將不是懸念;三是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副局長陳立東日前透露,目前國內4G用戶數已超3000萬戶,后續將結合TD-LTE/LTE FDD混合組網試驗進展情況,適時發放FDD商用牌照。
4G用戶進入增長期,4G發展時間窗倒逼運營商加快與時間賽跑,預計未來一到兩年,三大運營商將陷入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針對移動用戶如何拓展的發展問題,運營商之間的攻守大戰不可避免地面臨用戶重構、業務重構和網絡重構,而流量成為人口紅利后的一大增長要素。
博弈加速用戶遷移
“互聯網公司將會顛覆傳統運營商。”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近日在演講中如此表示,而這已并非危言聳聽。傳統運營商被互聯網公司顛覆的背后,周鴻祎認為就是互聯網的第一個關健詞——用戶。
政策趨向于推動電信業加速開放,未來存量用戶不僅在三大運營商之間流動,而且虛擬運營商也將成為存量用戶的有力爭奪者。目前,虛擬運營商3個多月時間內累計發展40多萬用戶,雖然落后于預期但也在合理區間。樂語通訊執行總裁趙健表示,虛擬運營商用戶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是互聯互通等方面存在瓶頸,一旦政策環境改變,將迎來用戶增長的爆發期。據悉,第四批虛擬運營商牌照即將發放,工信部明確表示將積極解決互聯互通問題;虛擬運營商“動態價格協議”落地,在種種利好推動下,虛擬運營商將成為存量用戶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之一。
運營商的用戶拓展,不僅面臨著互聯網公司、虛擬運營商的進攻,更為嚴峻的因素則是發展“天花板”。截至2014年8月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的2G/3G/4G的移動用戶總量高達12.73億,另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2.6/百人,增量用戶放緩已不可避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聯通電信用戶增長乏力與中國移動大力發展TDD-LTE有很大關系,但市場趨于飽和或是主因。中國移動月新增用戶數也已呈現下降態勢,從2014年1月單月新增移動用戶466萬放緩至8月單月新增用戶246萬,呈現用戶增長放緩態勢,只是有賴于龐大的用戶基數而未出現明顯降幅。
運營商業務經營在從語音經營向流量經營轉變、從移動通信業務向創新型全業務轉變、從拓展通信業務向拓展數字化服務轉變、從三家傳統運營商競爭向基礎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同場競技轉變的同時,新增用戶市場讓位于存量用戶市場競爭,電信業進入增長“新常態”。
FDD牌照發放時間成關鍵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從上半年的數據看,4G用戶的發展步入快車道,而搶奪更多的用戶則是三大運營商在“去管道化”轉型中的必要一步。目前,運營商用戶群里有不少“雙槍”用戶,甚至是一機多卡和多機多卡用戶。針對目前運營商用戶增長放緩的現狀,業內人士項立剛表示,未來的三個月,電信與聯通必須打一個雙槍用戶保衛戰,守住這些用戶,而不是盲目拓展新增用戶。移動用戶增量基本上是其他運營商的存量用戶,而4G用戶拓展也基本來自于2G/3G用戶轉網,運營商只有守住自身的存量用戶才能實現4G用戶的遷移。為吸引用戶轉網,中移動近日加大了4G“降價銷售”力度,10月1日起將面向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推出“3元/6元/9元流量包”,其中18個國家和地區可以“30元/60元/90元流量包天隨便用”,27個國家和地區已支持4G漫游。此舉正是中移動借流量套餐加大對存量市場的挖掘,從而吸引更多的2G/3G用戶轉向4G。
今年8月,中國聯通移動用戶凈增數僅為63.5萬,創下近期最低;中國電信8月凈增用戶52萬戶,雖暫時扭轉了先前連續數月移動用戶凈流失之勢,但今年以來已累計流失用戶502萬戶。近日,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副局長陳立東透露FDD商用牌照發放被提上議程,這一消息或對目前處于4G用戶拓展困境中的中電信、中聯通是一大利好,制式問題與時間窗口問題同樣重要,是4G用戶拓展的利器。
據業內專家分析,2G到3G的轉化率并不算高,這除了有3G網絡、3G制式的問題外,也有差異化的問題。目前來看,4G用戶發展關鍵要在2G用戶遷移上做文章,對于雙槍用戶而言,由于面臨更多選擇,因此是存量用戶中容易撬動的部分。在項立剛看來,電信、聯通只有一個選擇,盡快上4G,不能有任何等待。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里,運營商將上演攻守大戰,否則大量失地將無法收復。
“流量紅利”待破題
在“誰離用戶越近,誰可以和用戶直接關聯,誰的價值就越大”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旦失去了對于用戶的認知和掌控,企業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就將被削弱。這正是運營商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防止用戶流失、利潤下降的關鍵。
運營商存量用戶拼搶攻守大戰拉開大幕,資費、終端、網絡、業務應用、服務的聚合力成為4G創新的重點切入點,而應用創新、流量經營更是運營商未來安身立命之本。據華為研究,從2012年開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出現下滑,2G/3G時代以語音為主(60%以上營收來自語音、消息業務)的“人口紅利”發展模式轉變為數據時代的“流量紅利”模式。
流量能否真正轉化為增長紅利,關鍵還在消費者買不買賬。對于運營商而言,以流量為核心構建新的產業鏈、提高流量的附加值尤為重要。4G網絡帶來數據業務創新契機,這正是流量經營的基石,通過無線、固定網絡的升級,改善用戶數據業務體驗,通過體驗的差異化爭奪市場份額的主導權,實現用戶流(市場格局)領先。但流量資費居高不下,一度成為用戶流量消費的“硬傷”,甚至被業內人士看作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絆腳石”。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相繼推出“流量共享套餐”主打親民牌,借機挖掘存量用戶市場,加大4G轉網力度。
4G競爭初期,市場之爭將凸出運營商們的攻守大戰,而誰能把握“流量紅利”誰就有可能在4G競爭中獲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