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中國工商銀行西單智能銀行正式對外營業,對傳統服務進行現代化改造。 ②“農技寶”綜合服務信息建設平臺在第一時間為廣大農戶提供快捷、直接的農技服務。 ③浙江寧波北侖電廠發展工業信息化,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互聯網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互聯網思維”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ヂ摼W不僅推動了一批新企業的崛起,也對傳統的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并逐漸滲透至社會管理、政府管理等多領域,其中一些變革甚至是顛覆性的。當前,既要加快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和應用,更要推進互聯網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深度融合
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農業變得更智慧
“土里刨食”的農業遇到“高大上”的互聯網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在山東壽光的許多地方,各種小土棚已變身鋼結構大棚。通過在精準智能大棚內布置光照、溫濕度等傳感器,配合噴淋、卷簾控制器以及視頻監控攝像頭,管理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實時查看農業生產現場,并遠程控制設備運行,實現了智能化操控。
不僅農業生產向智能化發展,農業經營也在向網絡化轉型。農產品電子商務在促進產銷銜接、倒逼農業標準化和質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顯示出明顯優勢。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全國農產品電商平臺已逾3000家,農產品網上交易量迅猛增長,全國涌現出一批“淘寶縣”和“淘寶村”。
如今,農業企業和農民的信息化意識不斷增強。截至2013年底,3G網絡覆蓋到全國所有鄉鎮,寬帶在行政村的覆蓋率達到91%;農村網民1.77億,占網民總量的28.6%;農業門戶網站群基本建成,涉農網站超過4萬家。
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領域滲透和應用。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取得初步成效,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機制初步形成。
按照農業部全國農業信息化發展有關規劃,農業農村信息化總體水平有望從2011年的20%提高到2015年的35%,基本完成農業農村信息化從起步階段向快速推進階段的過渡。專家認為,今后農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主要有兩個增長點:一是生產領域的智慧農業,二是經營和流通的農產品電商。
智慧農業方面,農業基礎設施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望加快。農業部門將研制推廣智能節水灌溉系統,研發和推廣基本農田整理、復墾和耕地質量監管保護信息化技術與裝備等。
農產品電商方面,電商會不斷掀起一輪輪的下鄉大戰和農產品狂歡。阿里巴巴召開“縣長大會”,未來3至5年擬建10萬個村級淘寶服務站。此外,本地化生鮮電商也是農產品電商的一大方向,通過將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可以同時解決標準化、安全性、冷鏈物流等3大難題。
工業制造正在從規模化定制轉向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工業互聯網浪潮襲來
“生活互聯網發展已很活躍,下一步要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
什么是工業互聯網?中國工程院院士、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工業互聯網是要做到通信、控制和計算的集合,實現大型工程系統的實時感知、動態控制和信息服務。
一種通俗的說法是,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所有機器和人都能實現聯網。機器聯網能做什么?“根據環境變化做出調整?!编w賀銓回答說,比如加工制造機器能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了解加工的狀況,通過反饋來調整機器的加工程序。時間、溫度、材料變了,加工程序也會變。這正是業界所說的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時代,工業制造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從規模化定制轉向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同時,硬件終端從單純的硬件設備變成大型移動智能終端。
互聯網在消費領域的巨大成功,也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巨大發展空間。目前,許多工廠應用的智能數字化設備、物聯網、大數據平臺都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梓鈞表示,我國正處于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關鍵時期,工信部在2013年8月就將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作為《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并將兩化深度融合作為未來工作的重要方向。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現階段集中體現為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集成應用?!泵幺妆硎荆貏e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以及衍生催生的新業務、新業態和新模式。
據苗圩介紹,2015年將研究出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指導意見,繪制工業互聯網發展路線圖。具體包括繼續實施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在食品、藥品等領域開展試點示范,培育智能檢測、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模式,研究制定鼓勵車聯網發展的政策措施,圍繞下一代互聯網推廣應用,制訂工業互聯網整體網絡架構方案等。
工業互聯網對其他行業的提升作用巨大。鄔賀銓說,“如果按早期工業互聯網能夠給行業帶來1%的增值計算,對于航天產業就是300億美元,對于電力行業就是600億美元,對于鐵路就是2700億美元,對于醫療行業就是6300億美元?!?/p>
互聯網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基礎是智能終端的普及
傳統服務動起來
在2014年“雙12”電商大促中,阿里巴巴一項“手機支付5折,封頂100”的活動破天荒地讓無數大爺大媽們第一次用上了支付寶錢包的移動支付,掃光了2萬家超市的貨架。而年輕人們早在年初的打車軟件大戰中就學會了手機支付。在2014年,從零售流通業到租車、家政、餐飲、醫療……無數最傳統的線下服務業被裹挾著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基礎是智能終端的普及。截至2014年6月底,在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已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整體80.9%的使用率,手機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每部智能手機背后都是一個人,這也讓傳統服務業第一次能通過手機掌握到每一個消費者的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賬號、百度直通號和支付寶服務窗,線下服務業將自己的CRM(客戶管理系統)搬上互聯網,更了解自己的消費者。野獸花園咖啡創始人黃峰告訴本報記者,在接入微信公眾平臺后,半年時間里收集了4萬消費者的數據,目前咖啡店30%的營收來自微信支付?!霸诰€點單除了能節約人力成本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對顧客什么時候來、有什么喜好,甚至于坐哪張桌子都很清楚,消費者在我們這里的服務體驗當然會超過傳統的咖啡店?!?/p>
移動互聯網獨特的社交屬性,也讓服務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前所未有地拉近。包括AA租車、易到用車在內的商務租車服務和e家幫、云家政等家政服務,一個共同的賣點就是強大的點評系統。“移動互聯網打破了消息不對稱,讓過去消費者很難尋找和選擇的線下服務變得‘透明’?!眅家幫創始人熊斌表示。
移動互聯網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更多體現在前所未有的創新服務。拿“看病”這件麻煩事來說,支付寶和微信都已支持醫保實時報銷服務。停車這件事也變得不一樣,在廈門科拓的“智能停車”案例中,在以微信作為連接平臺的智能停車場里,用戶一進入停車場就會被視頻自動識別車牌,并實時得到應去哪里停車的推送信息,等到離開的時候,只要在路上提前支付停車費,規定時間內就可以直接快速離場。
經由移動互聯網改造后,傳統服務業正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