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推動我們進入“產業互聯網”新階段
目前,互聯網正步入新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互聯網專家鄔賀銓將其總結為“大智移云”(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時代。“大智移云”不僅深刻影響人們生活,更醞釀新一輪產業變革。“大智移云”因何而生?它們之間有何關聯?“大智移云”時代我們如何作為?為此,本報獨家專訪了鄔賀銓。
“大智移云”彼此相互促進,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
記者:您判斷進入“大智移云”時代的依據是什么?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云計算之間有何關聯?
鄔賀銓:“大智移云”是我在2013年8月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來的,其中“智能化”包括物聯網和大數據挖掘支撐的用戶體驗。
我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綜合到一起,提出“大智移云”概念,主要是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當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已經超過5億,流量幾乎年年翻番。移動互聯網是以人為中心的,從用戶角度看,“大智移云”中,移動互聯網最為關鍵,正是它的發展,讓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和應用從概念上的討論變成了現實。比如,早在2008年我國就提出了要建設物聯網,但多年未成規模。手機等智能終端載體的飛速發展,大大推進了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結合,又使大數據的產生與收集成為可能。“大智移云”彼此又相互關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應用需要云計算支撐,大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反過來助推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使軟硬件更加智能化。
記者:您認為2014年是產業互聯網元年,這與“大智移云”有何內在聯系?
鄔賀銓:“大智移云”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交融滲透,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輪產業變革。
互聯網創新平臺一直在變化。1985年以前是計算機;2005年以前是傳統互聯網;現在一直到2020年,將會以“大智移云”為中心。創新平臺的每次演變,都會改變產業和技術路線。“大智移云”時代,智能化的終端、移動互聯技術,將使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頭25年主要是學術研究,1994年轉為商業應用,2014年正好是商業應用20周年。“大智移云”時代讓互聯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將與產業深度融合,邁入產業互聯網時代。
在產業互聯網,軟硬件、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提速,生態系統爭奪加劇
記者:請您具體談談“大智移云”階段的產業互聯網有哪些特點?
鄔賀銓:首先,制造業尤其是傳統ICT(信息通信技術)的制造將智能化,賣產品擴展到賣服務,硬件的價值將更多體現在軟件服務上。近年,ICT企業紛紛轉型,服務收入、軟件收入明顯上升。比如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成功轉型為生產型服務業公司。
其次,“大智移云”將推動軟硬件加速融合。比如,傳統的軟件公司谷歌,不僅收購物聯網公司,還向移動通訊、無人駕駛車方向拓展。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是利用所掌握的大數據向硬件領域滲透。通信和計算機融合提速。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通信公司過去一直都是手機市場的佼佼者,現在沒有一個賣手機;如今幾大手機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