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深層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比天然金剛石更堅硬的人造材料?冠狀動脈是如何形成的……2月10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結果,為上述科學難題一一給出了答案。這10項由兩院院士和“973”計劃顧問組等專家從去年270項基礎研究進展中投票選出的成果,可以讓我們一窺2014年度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面貌和趨勢。
長期以來,醫學一直是我國基礎研究的薄弱環節,近年來則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在此次的十大科學進展中,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所占4席,他們分別是:發現新生期心臟具有重新生成冠狀動脈的能力;提出并證實極體移植可有效阻斷線粒體遺傳病的傳遞;利用極體高通量測序結果精確推演出母源基因組信息;發現炎癥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內細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體。成果分別發表在《自然》《科學》《細胞》雜志上。
其中兩項研究重點瞄準了試管嬰兒技術。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朱劍虹、沙紅英研究組與安徽醫科大學曹云霞研究組等合作,通過不同卵子間的核基因組移植,發現了有效阻斷線粒體遺傳病的治療策略,將有可能有效防治遺傳性的腦、心臟、肝腎等疾病。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研究組與謝曉亮、湯富酬研究組合作,發現了一種更加精確、高效的受精卵基因篩查手段,提高了輔助生殖技術,為不孕不育患者帶來福音。而另外兩項入選成果則揭示了冠狀動脈生成的真實機制和敗血癥誘發的內在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和敗血癥的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今年兩大農學領域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