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進步,德國病人前往醫院問診恐怕很快將成為“往事”。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坐在家里,面對一臺電視機,完成全部治療。
眼下,德國一大批初創企業涌入醫療領域,掀起了一場數字革命。
新應用專注于真正的醫療保健
位于柏林、久負盛名的夫朗禾費研究所開發了一套名為MyRehab的應用系統,可以讓病人在家里進行康復訓練。整套系統包括一部特殊攝像機、一臺電視機和一條裝有多個感應器的胸帶。一個虛擬人物通過系統指導病人進行鍛煉,糾正其動作。系統還允許醫生和治療師通過互聯網視頻連接,與病人實時交流。
MyRehab是諸多新研發的醫療應用之一,許多人相信,它們將掀起下一場互聯網革命:醫療保健數字化。繼智能手機改變了人們的交流、移動、購物方式之后,醫療將成為下一個方向。
互聯網一眾巨頭公司如谷歌等,紛紛瞄準這一領域,開展大規模投資。美國今年預計對涉足醫療保健的初創企業投資43.8億美元。市場不再局限于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兒,如保健腕帶、藍牙牙刷等。新應用專注于真正的醫療保健,從生孩子到治療癌癥等。
眼下,德國許多公司正利用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尤其是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推動數字化醫療的進步。智能手機上已有數以千計的健康保健相關應用。比如,有的用于測量血壓,有的分析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有的可以檢測孤獨癥……一款名叫“線索”的應用聲稱能預測女性下一個排卵期,以便進行生育安排。還有一款應用聲稱能通過掃描照片發現一種罕見的眼癌征兆。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將改變醫患關系
在線醫療的新時代正在到來,將為醫生和病人帶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倫理問題:一旦出事,誰來負責?數字化服務將使治療變得更加透明,還是讓病人陷入數據海洋從而更加困惑?而眼下最迫切的問題恐怕是:在線服務費用由病人支付,還是納入保險體系,由保險公司全部或部分承擔?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將改變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傳統關系。
以皮膚檢測應用Klara為例,病人用智能手機拍攝兩張皮疹或肝斑照片,上傳后回答若干問題。兩天之內,病人將收到回復,醫生會給出一個臨時診斷,嚴重的話,比如懷疑患有皮膚癌,則要求病人在兩周之內找專科醫生復診。這款應用售價29歐元,已被下載13.5萬次。
Klara的研發者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