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5全球創新報告》發布
5月26日,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開放的未來:2015全球創新報告》,對12個技術領域的全球科技文獻和專利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發現,雖然2014年全球整體專利活動創出歷史新高,但新發明的年增長率大大放緩,同時幾乎所有行業的科技文獻數量均有所下滑。然而,中國的創新勢頭卻表現強勁,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在醫藥、家電、食品酒類及煙草、石油等領域的創新全球領先。
該報告發布在湯森路透新推出的全球創新網站。這個平臺基于創新的生命周期,匯聚了權威的全球案例和創新發展及趨勢分析的數據,展現出一個新想法從發現、保護到最終實現商業化的循環過程。
“創新是一項全球性活動,處于全球經濟的核心地位。我們一致認為,創新是確保企業充滿活力的命脈所在,盡管人們對于衡量創新的方法有著不同的看法。”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總裁BasilMoftah這樣表示,“我們將創新分為兩個核心部分:科學研究可以揭示最初的發現,而一個新的想法則可以通過專利受到保護,并實現商業化。通過這種劃分,我們可以識別出影響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開放的未來:2015全球創新報告》對航空航天、汽車、生物技術、信息科技、化妝品與健康、家電、食品酒類與煙草、醫療設備、石油、制藥、半導體和電信等行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基礎研究和專利活動進行了細致分析。湯森路透的分析師詳細審視了五年來的全球專利和科技文獻數據,提煉出在創新活動方面位居前列的公司、研究機構和技術領域。
該報告發現:全球創新年增長率放緩,中國依舊強勁。在過去一年中,全球專利總量僅增長3%,其增幅跌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的最低谷,且同期新科研成果總量降低了34%。專利和科研成果數量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半導體行業。然而,中國的創新勢頭依舊強勁。在研究領域,許多知名學府也進入了報告榜單,包括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等。
專利總量再創新高:雖然年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全球專利總量仍創下歷史新高,過去一年公開的發明專利數量超過210萬件。專利數量增幅最大的行業分別是:食品酒類與煙草(21%);制藥(12%);化妝品與健康(8%);生物技術(7%)。中國企業及機構在四大領域榮居專利數排行榜全球榜首,其中中國科學院在制藥和生物科技兩大領域進入專利數排行榜全球前五,分別位列制藥類全球第一和生物科技類全球第二;美的集團在家用電器領域名列前茅;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油領域奪魁。
企業普遍采用“開放式創新”模式:幾乎每個行業均呈現“開放式創新”趨勢,企業聯合學術機構、獨立研究人員及其他公司(某些情況下甚至還有競爭對手)展開合作創新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三星已經開始與學術機構積極合作開發半導體技術,它在該領域的每萬件專利申請中,就有129.1件是與學術機構聯合申請的。
傳統行業的界線正變得越來越模糊:隨著物聯網的異軍突起,行業之間以及企業專業領域之間的傳統界線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報告中提及的很多公司包括蘋果、杜邦、通用電氣、IBM和三星,他們在其重點核心領域之外,在其他多個領域的公司排行榜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三星是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在本報告所分析的12個行業中,三星均位列前25強公司。中國企業專利申請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元化。例如,華為在電信領域的專利數位于全球第二,計算機領域的專利數也排在亞洲第五。
BasilMoftah指出:“我們正處在科技創新歷史的關鍵轉折點,報告中列舉出來的很多機構都清楚地認識到面臨的挑戰,并保持過去多年的發展勢頭,繼續開拓新的領域。這些機構闊步向前,采用開放式創新和積極拓展新行業的戰略,以更快更好地實現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