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成立專門機構監測空間垃圾——國防科工局與中科院共管 保障我國航天器在軌安全
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在空間碎片監測、預警、應對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合作方面有了實體依托單位。中心的成立對推進我國空間碎片技術發展、提升空間碎片管理和服務能力、保障我國航天器在軌運行安全、支撐我國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維護我國外空發展權益等有重要意義。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和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共同為中心揭牌。許達哲表示,中心的成立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目的是充分發揮和利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已有的監測設施、人才隊伍優勢以及多年積累的運行經驗,統籌利用國內外各種監測數據資源,建立自主的空間碎片監測網,維護我國空間資源的安全。他要求中心緊密圍繞太空安全和航天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創新工作思路,著力提升監測和預警能力、技術研究能力、保障衛星安全的服務能力以及國際規則制定能力。
陰和俊表示,中心的成立是我國應對空間碎片挑戰的重要舉措。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和航天活動日益活躍的國家,對于空間碎片碰撞和近地小天體的危害和風險,需要高度關注、積極應對。中科院是我國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監測研究開展最早的部門,長期為國家航天局提供技術支持,在聯合國空間碎片規則談判中有力維護了我國權益。中科院將繼續支持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的工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和太空活動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由國防科工局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管理,業務受國防科工局委托和指導,依托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空間碎片設備設施和人才隊伍方面的技術優勢開展相關工作。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承擔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監測系統規劃論證、總體方案設計和能力建設等相關工作;承擔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跟蹤監測、風險研判和應急聯動的日常運行保障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承擔空間碎片數據信息的共享和應用,建設和維護空間碎片自主編目動態數據庫工作;承擔空間碎片數據信息的國際交流與協調聯絡,支撐開展空間碎片戰略規劃、技術發展和法律規范等研究工作。
據了解,空間碎片也稱“太空垃圾”,目前毫米級以上的空間碎片數以億計,總質量達幾千噸。據統計,中國在軌航天器已達129顆,平均每年發生與空間碎片百米以內的近距離危險交會達30余次。此外每年都有許多空間碎片返回大氣層,這些頻繁發生的隕落事件,對地面人員和財產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記者丁佳 通訊員邱學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