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技救災心理援助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立即啟動工作預案,實施災后心理援助行動。
8月13日下午,中科院心理所派出公共安全領域專家李永娟和全國“心理援助聯盟”秘書長吳坎坎組成的專家組,并組織全國“心理援助聯盟”中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經驗豐富的成員李慧杰、崔東明、李曉景,一同趕赴天津。
8月17日,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史占彪在接受專訪時透露,此次赴災區展開心理援助工作的共有12名專家,“我們這些人都參與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黃島輸油管線爆炸等災難事件的心理救援工作,我們帶著在這些事件中積累的經驗來到天津,與當地的同行一起開展工作”。
史占彪說,他們的工作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一是針對失聯、遇難的消防官兵開展善后工作;二是對傷病員進行心理安撫;三是對天津政府從事善后的工作人員進行減壓和督導;四是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和督導。
“在這次心理援助中,我們特別注意淡化專家角色,比如與受難者家屬生活在一起,跟他們保持和諧的氛圍。”他說,“在一些特殊的環節,如遺體辨認,從失聯到遇難的確認過程等,我們都會提前作出詳細的預案,盡最大努力做到扎實細致。這些工作也得到了當地同行、家屬的認可。”
據了解,8月13日晚,專家組抵達后,面對遇難者家屬和失聯者家屬激烈的情緒反應,緊急開展了情緒安撫工作,隨后專家組參加了爆炸救援善后處理現場指揮部會議。當晚11時,專家組商討、制定心理援助方案,連夜開展了評估干預等資料的整理工作,并起草了兩份《咨詢建議》。
8月14日,專家組為其中9位遇難或失蹤消防官兵家屬逐個配備專業心理援助志愿者,并采用搭建心理干預微信群的方式開展善后處置組工作人員的心理急救知識、心理援助基礎理念和技術等培訓,由專家在微信群中對工作小組提出的問題直接作出回應和指導。
下一步,心理專家計劃在當地政府主導下,聯合當地心理學機構,以“心理援助工作站”為平臺,通過個體咨詢、團體輔導、專業督導、社區社會服務等方式,逐步在消防、醫療、社區、婦聯、教育等系統開展心理援助工作。(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