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大幅提升
9月19日晚,中國科協發布了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首達6.2%,與2010年的3.27%相比大幅提升。
“5年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大幅提升,圓滿完成了‘十二五’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5%的目標任務。”9月20日,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徐延豪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稱。
滬京津三地科學素質水平達歐美世紀之交水平
中國科協在今年3—8月開展了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調查范圍為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調查顯示,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分別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國前三位。分別達到美國和歐洲世紀之交的水平。江蘇(8.25%)、浙江(8.21%)、廣東(6.91%)和山東(6.76%)四省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了全國總體水平。
徐延豪認為,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體現了國家這5年來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的重視。“《綱要》承擔部委從23個增加到33個,加強了多方協作的機制。”同時他肯定了各省的努力。從2013年初起,中國科協與各省簽訂共建協議,將公民科學素質在“十二五”達到5%的目標分解到各省,各省都成立相應機構,層層落實。
另一方面,徐延豪也提到互聯網終端大幅增多給科學素質提升貢獻不小。調查顯示,互聯網已成為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超過半數的公民利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公民利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達到53.4%,比2010年的26.6%提高了一倍多,已經超過了報紙(38.5%),僅次于電視(93.4%),位居第二。在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中,高達91.2%的公民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
城鎮科學素質增長顯著快于農村
說到這次調查的亮點,徐延豪覺得城鎮勞動者和城鎮居民科學素質的快速增長值得關注。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從2010年的4.79%提升到8.24%。城鎮居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從2010年的4.86%提升到9.72%。“這與我國近年來的城鎮化建設有關。”徐延豪說。
但過去五年中,農民和婦女的科學素質水平提升較慢。農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僅由1.51%提升至1.70%;婦女的科學素質水平與同期男性公民相比差距進一步拉大。男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達到9.04%,明顯高于女性公民的3.38%。
“農村尤其是農村婦女的科學素質水平拉低了整體水平。”徐延豪說,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們將在這方面投入更大精力,幫助農村特別是農村婦女提高科學素質水平。
科學家職業聲望排名第三
調查顯示,職業聲望較高的職業有:教師(55.7%)、醫生(53.0%)、科學家(40.6%)、工程師(23.4%)。公民最期望子女從事的職業依次為:醫生(53.9%)、教師(49.3%)、科學家(30.6%)、企業家(29.9%)、工程師(27.4%)等。
具備科學素質的群體更加關注并積極支持科技事業發展。70.4%的人認為延緩全球氣候變化比促進經濟發展更重要,95.3%的人贊成每個人都能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94.9%和81.8%的人支持低碳技術和核能技術的應用;77.3%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存在不可預知的安全風險,這一群體對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持支持態度的占34.3%、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的占42.2%、反對的占22.1%、不知道的僅占1.4%。
調查方式更具可信度
此次調查依托我國自主研發的“公民科學素質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和專業調查團隊,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入戶面訪,采用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實時上傳數據、遠程定位監控、電話復核等多種質量控制手段,確保調查結果真實可信。徐延豪介紹說:“被調查對象是按照統計學方法確定的,調查中數據實時上傳,沒有中途修改的可能,就是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徐延豪說,中國科協將繼續推動把公民科學素質指標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全面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繼續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努力。(科技日報北京9月20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