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主任董紅磊表示,我國汽車產品的消費者投訴量近十年來不斷遞增,尤其是過去兩年,年均投訴量多達1.5萬條以上,發動機、電氣設備等成為重災區。為此,我國正在不斷完善汽車召回體制機制,《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家用汽車三包責任爭議處理指南等均將于近期公布。
董紅磊表示,從2004年開始,我國汽車產品的消費者投訴量逐年遞增,尤其是2013年我國首部汽車召回法規《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后,年均投訴量多達1.5萬條以上,增幅明顯。
從2004年開始,整車的召回量也在逐漸增多,2013、2014年都突破了500萬輛。截至8月21日,今年我國完成了450多萬輛車的召回,同時受缺陷調查影響召回的數量也在逐年遞增,去年占比已經超過65%,今年占比預計也在60%以上。
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開始研究汽車產品召回,2004年國家四部委聯合頒布了《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汽車召回制度。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標準組成的一個召回法規體系。 (記者孫洪磊 毛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