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還有1個多月,位于無錫濱湖區的蠡園經濟開發區就提前完成了當年的人才引進任務:截至11月13日,新增海外留學人才15名,新增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1家……有的指標還超額完成。
核心區面積只有2.5平方公里的蠡園開發區,目前擁有雙創人才1萬多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學者7名、省雙創人才19名、市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4人,建成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后工作站8個——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無錫市都位居前列。
“雙創人才是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全國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招才引智。但招才引智的目的是為了創新創業,不能引進來就不管了。”蠡園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偉倫認為,有些地方之所以出現“引得進、留不住”的尷尬,究其原因,就是相應的政策不配套、后續的服務沒跟上。
為此,蠡園開發區先后建立了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和“一站式”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實行多部門聯動,全力破解困擾雙創人才的各種難題。
中普微電子創始人雷良軍,是蠡園開發區引進的“千人計劃”人才。他開發的新產品面向全球手機制造商,滾動資金需求極大,為資金問題急得團團轉。開發區領導得知此事后,親自跑銀行,很快為他擔保貸款千萬元。科技型企業大部分是輕資產,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蠡園開發區搭建了“政銀寶”合作平臺,與銀行、擔保公司推出“蠡湖之光”科技企業融資擔保資金項目。截至目前,“蠡湖之光”已為園區內的14家科技成長型企業提供銀行授信貸款9000萬元。蠡園開發區還積極創建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范區,累計引進投資機構近30家,認繳資本總額18億元,管理資產規模22.85億元,金融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想雙創人才所想,急領軍人才所急。蠡園開發區著力建設國際化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留學人員創業園平臺、外觀專利中心、工業設計展示中心、超算中心……為企業專利申報、產品設計和技術成果轉化提供支撐和公共服務;推動建立校企人才協作關系,與“985”“211”高校簽訂人才合作協議,開展校園專場招聘,加強優秀畢業生引進,幫助雙創企業組建人才團隊;建立應用性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組織企業與高校、職校合作,訂單式定向培養各類專業技能人才,緩解創新型企業的招工難。
與此同時,蠡園開發區還積極為雙創人才解決生活中的后顧之憂。
總部設在上海浦東張江科技園、在蠡園開發區成立分公司的協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嵇文廣,想在無錫本地購買個人住房。開發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得知這一情況后,根據市政府相關政策,為他申請了50萬元的住房補貼。同樣作為領軍人才的無錫百奧森科技有限公司張根義博士,也順利申請到了購房補貼。此外,蠡園開發區還裝修了高層次人才公寓,解決了300多位高層次雙創人才的居住難題。
在雙創人才隨遷子女就學的問題上,蠡園開發區的領導親力親為。幾個月前,無錫優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為企業骨干隨遷子女的上學問題,找到了蠡園開發區。開發區領導與校方多次聯絡、協調,使這名企業骨干的孩子順利到蠡園中心小學就讀。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