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一批科技項目“管家”選出來了
11月30日,科研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管理改革專題培訓班在北京舉辦,標志著科研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建設邁出重要一步。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此次培訓班安排了科技創新進展、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項目管理政策解讀、發達國家項目管理經驗介紹、計劃管理規定與流程講解,以及監督評估、質量控制與風險防控等課程,將全面系統地對專業機構的項目管理人員進行上崗培訓。
“從最初的研究討論專業機構改建工作方案,到第四次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審議通過7家作為首批改建單位,專業機構改建前期工作已經就緒,我們將盡快著手專業機構改建工作。”培訓班舉辦單位、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崔玉亭透露,一年來,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從牽頭制定專業機構遴選原則和標準,召開專業機構專家咨詢論證會遴選專業機構,到起草專業機構管理規定,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起步工作。
在科技界以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推動科技計劃改革一年來,第一批科技項目“管家”是怎么選出來的?在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啟動一年后,牽動整個中國科技走向的改革舉措是以何種姿態沖過第一記時點的?圍繞這些問題,培訓期間,科技日報記者對崔玉亭副司長進行了采訪。
“專業機構的遴選改建上,我們首先是面向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質量優先,嚴控機構數量,避免分散和碎片化。結合重點專項試點和重大專項管理改革試點,探索專業機構建設的工作機制、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這就是統籌布局,試點先行。
“當然,計劃需要分階段推進。”現階段,需要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在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和重大專項管理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選取項目管理條件較好、組織管理經驗豐富的科研管理類事業單位進行改建。“下一步,要嘗試并逐步推進專業機構的社會化、市場化。”他說。
“在推進的過程中,要明確要求,以能力為導向。”崔玉亭特別強調要注重專業機構的專業化管理能力考察,在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機構設置、專業化管理團隊、管理規章制度、管理條件平臺等方面明確申請標準。在改建過程中,注重指導專業機構提升專業化管理能力和支撐服務能力,探索制度規范化、管理專業化、運行透明化、監督多元化的機構運行機制和項目管理模式。
“為了確保專業機構的專門化、職業化、獨立化和高效化,還要求相關部門結合管理實際,逐步剝離專業機構承擔的與項目管理無關的任務。”他說,政府不再干預具體項目管理工作。同時,在監督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改革也將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納入了政府的責任清單。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告訴科技日報,監督和評估工作正逐步做到跟得上、管得住,融入科技計劃和項目管理全過程,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全新手段,逐步實現“財政資金流到哪里,監督和評估就到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出臺的《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中規定,隨機確定檢查對象、隨機確定檢查人員,合理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制定并公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規范事中事后監管。而在剛剛出臺的《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中,也要求要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以信用約束為監管核心,建立不同監督主體協同監管,社會共治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這些文件對專業機構的監管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為此,培訓班專題設置了“專業機構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課程,駐科技部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局局長賀振福為參訓學員系統講解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形勢、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的發展趨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對規范和加強專業機構管理、嚴控廉政風險轉移提出了要求。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我們研究起草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管理暫行規定 》”,崔玉亭表示,目前我國正處于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過渡期,一方面要做好專業機構改建、監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專業機構同步開展科研項目管理,要將這兩方面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將機構建設、條件支持、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統一考慮,建立完整的管理鏈條,最終實現科研項目管理的效率提高和機構支撐服務能力的提升。
本次培訓共設置了18門課程,為期共計6天,為下一步專業化、精細化、全鏈條、全流程管理項目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