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首爾地方警察廳以涉嫌非法營運的指控對專車應用Uber韓國分公司相關人員多人進行立案偵查。Uber繼在泰國、德國等國受阻后,在韓亦是風波不斷,入韓之路阻礙重重。
據韓聯社報道,3月17日首爾地方警察廳觀光警察隊稱因涉嫌違反韓國乘客運輸法已對Uber韓國分社長姜某及總管組長李某進行不拘捕立案偵查,Uber韓國分公司合作方E社等6個汽車租賃公司的負責人及個人司機等總計28人也因該嫌疑被同時立案。
2009年創立于美國的專車應用“Uber”于2013年8月入進韓國首爾地區,并與MK等汽車租賃公司簽署業務協議,利用其旗下車輛開展出租車業務,并收取運費的20%作為手續費。依照韓國《乘客運輸法》, 汽車租賃公司并不能提供客運服務,違者最高可被判處兩年監禁或2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萬元)罰款。
韓國警方指出Uber未從任何韓國相關部門獲得許可與執照,涉嫌非法有償營運,妨礙了韓國出租車行業的正常運營。韓國警方就此曾在去年12月指控Uber創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以下簡稱卡蘭尼克),但卡蘭尼克尚未對此作出回應。據報道,警方稱此次再次立案是因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新的非法營運內容。
韓國警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稱“用戶在使用Uber時需提供手機號碼及信用卡信息,有巨大的個人信息泄露隱患”。這種擔憂其實不無道理,Uber公司2月份曾公開承認數據庫在2014年5月被入侵,5萬司機的信息遭泄露,令人不得不對Uber的安全性產生懷疑。警方同時說明到“最重要的是Uber司機的駕駛資格未經審核,無法對乘客的安全負責,由于Uber所運營的車輛均未加入韓國出租車行業保險,若發生事故乘客無法得到任何賠償?!?/p>
除此之外,Uber還曾在今年1月被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指控違反韓國有關位置信息保護及使用的相關法律,未向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申報便將乘客個人定位信息提供給司機。對此指控,Uber相關人員解釋說“放送通信委員會在2014年末才更改條例,允許外國法人申報使用個人定位信息,Uber現正在準備相關資料。”但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卻稱“相關條例未曾更改,外國企業原本即可根據海牙公約進行LBS(基于位置的服務)使用申報。”
在韓國政府施加的巨大壓力下,Uber于3月6日停止了“Uber X”的拼車業務,同時宣布旗下的Uber Black高端打車業務已獲部分許可,將只針對老人、殘疾人、外國人、政府及自方自治團體提供服務,但Uber X的出租車業務仍將繼續運營。
Uber韓國公司在發給用戶的聲明郵件中稱“業務調整展現了Uber想要解決與韓國法律法規沖突的強烈意愿,是在考慮用戶、合作司機以及韓國社會后所作出的最佳選擇。日后Uber將與韓國政府各方努力合作,為首爾帶來符合法律規定的打車服務,讓首爾市民也能夠享受到風靡全世界的按需打車技術的便利?!表n媒稱,韓國政府方面對此表示,將仔細研究Uber的聲明和在韓發展戰略,再作出回應。
另據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透露,Uber已于近日完成了企業使用個人定位信息的相關申報。(張悅 王昱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