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張尼)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成立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如何應對地區(qū)安全新挑戰(zhàn)、加強成員國多邊合作一直是重點研究議題。14日,《地區(qū)安全與上合組織合作》北京——莫斯科專家視頻連線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中俄兩國的學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地區(qū)安全形勢變化 上合面臨新挑戰(zhàn)
近期,國際安全局勢動蕩不安,中東、北非、烏克蘭等地區(qū)沖突不斷,這也令歐亞地區(qū)的安全受到了新挑戰(zhàn)。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謝爾蓋·盧佳寧在本次會談中表示,過去,上合組織主要是面臨阿富汗地區(qū)塔利班組織的挑戰(zhàn),但是近期來,“伊斯蘭國”組織在阿富汗的活躍度變高,這給地區(qū)安全帶來新威脅。
盧佳寧還強調,由于中亞地區(qū)國家經濟失衡現象明顯,這令地區(qū)穩(wěn)定受到威脅。另外,受烏克蘭危機影響,俄羅斯與北約已經停止了幾乎所有方面的合作,俄羅斯與西方關系轉冷也對地區(qū)安全局面產生了影響。
“歐亞地區(qū)的恐怖勢力進入了新一輪活躍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石澤評價說,“歐亞地區(qū)正在面臨不同于以往的安全形勢,它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烏克蘭危機及極端主義勢力擴張等多重因素的沖擊,同時,中亞國家內部的問題也浮上水面,特別是一些極端組織、機構在中亞地區(qū)活躍度正在變高,這些都要引起廣泛關注。”
石澤還認為,由于中亞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都依賴能源出口,國際能源市場的變化也對這些國家產生了負面影響,經濟滯后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這一點極易被恐怖勢力利用。此外,恐怖勢力發(fā)展呈現出“網絡化”、“年輕化”特點,這些都要引起成員國的高度重視。
此外,與會的中俄專家都表示,由于近期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相繼舉行領導人換屆選舉,政權更迭與權力交接還存在不確定性,這一“節(jié)點”很可能被某些勢力所利用。里海合作研究院院長謝爾蓋·米赫耶夫就強調,“政權更迭帶來機遇也帶來危險,外部力量可能會利用這一機會威脅地區(qū)安全,這將影響到上合組織的穩(wěn)定性。”
上合“擴員”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上合組織“擴員”問題是今年7月將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最大看點。目前,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申請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早前有媒體報道稱,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可能在今年“轉正”。上合組織秘書長梅津采夫也曾表示,對于新成員的加入不會有人為的障礙存在。
盧佳寧表示,上合組織“擴員”是積極因素,這表明上合是一個公開的組織,且資源豐富,也證明上合組織在不斷進行現代化,在新的領域加強自己的能力。米赫耶夫認為,“擴員”后上合組織“有很多事可做”,未來所關注的區(qū)域和合作領域應拓寬。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孫壯志認為,“擴員”意味著上合的影響力增加、地理范圍擴大,同時未來的合作選擇也增多,這些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但他同時提醒,“擴員”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隨著成員國數量增加,上合組織原本的工作機制可能要做出調整,工作語言、工作機構、秘書處的設立、人員構成,以及預算都要進行調整。此外,印巴兩國的矛盾沖突有可能帶入上合組織框架內,上合內部凝聚力或會受到影響。
金融合作仍然滯后
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經濟領域合作也是本次研討會的重點,專家們也一致認為,經濟合作仍是上合組織的一大“短板”。
“除了形式上的‘擴員’,上合組織還要提高自身的‘質量’。上合框架內的經濟、金融領域合作仍有待發(fā)展”, 盧佳寧強調,有關成立上合組織開發(fā)銀行的討論已經持續(xù)多年,但至今沒有進展,這將產生消極影響,同時他認為,從宏觀層面看,安全問題所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安全、生態(tài)安全等等,這些都是未來需關注的話題。
石澤也表示,目前上合組織內部的務實合作與執(zhí)行能力尚不足。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合組織開發(fā)銀行推行之所以沒有像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那樣迅速,其主要障礙在于,成員國對于這一金融平臺的考量不一,還存在一些顧慮,擔心沖擊本國利益。
石澤強調,金融合作已經成為上合組織發(fā)展的一大滯后因素,這一問題不解決將會直接影響多邊合作,但相信亞投行的成功運作,將對上合組織開發(fā)銀行起到一定啟示作用。
孫壯志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隨著上合組織經濟合作啟動,包括一些重大項目的落實,成立上合組織開發(fā)銀行的現實需求將越來越強烈。另外,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的成功推動,以及“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將與上合組織經濟合作相結合,為上合組織開發(fā)銀行成立創(chuàng)造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