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鄰國間的領土爭端近兩年不斷升溫,日本出版界隨之掀起出版“領土領海書籍”的熱潮。這些書多從日本的角度描述歷史,強調日本加強領土管理的重要性。而由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撰寫的《史料徹底檢證尖閣(釣魚島)領有》卻通過史料證明,釣魚島并非日本固有領土。這本關于日中領土糾紛的最新研究成果自今年1月出版以來,并沒有受到日本社會的關注,甚至遭遇了日本媒體的“默殺”(置之不理)。盡管如此,該書還是在當下的日本“領土書籍”中發(fā)出“重要的不同聲音”。
史料力證“釣魚島屬中國”
《史料徹底檢證“尖閣領有”》一書由花傳社于1月出版,面向日本全境發(fā)行。目前,該書的中、英文版正在籌劃中。
在新書上市4個月后,作者村田忠禧接受了《環(huán)球時報》的采訪。村田介紹說,與他在2013年出版的《日中領土問題的起源》一書相比,這本續(xù)作的看點是采用日本政府公開的文獻檔案等史料,詳細論證了日本如何將“尖閣諸島”(中國釣魚島及附屬島嶼)一步步非法據為己有。
村田說,日本政府早在1885年就明確意識到釣魚島與“清國”有關,因擔心引發(fā)外交問題而放棄了在相關島嶼設立國界標志的企圖。1895年,因在甲午戰(zhàn)爭中勝局已定,日本政府偷偷摸摸以所謂內閣決議方式將釣魚島納入其疆域范圍。
村田告訴記者,因擔心遭到“清國”和當時歐美列強的反彈,在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內閣的決議對內對外都沒有公布。明治政府也從未就此照會“清國”。可以說,“尖閣諸島”是日本趁甲午戰(zhàn)爭勝利竊取的領土,既不符合國際法也不符合日本國內法律。
村田還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既然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把臺灣歸還給了中國,那么釣魚島也應該和臺灣一樣歸還中國。村田說,“日本強調要對青少年加強領土教育,但不應只在教科書中寫明自己的主張,而應采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方觀點,讓學生在認知史料的過程中得出客觀結論。作為學者,更應該尊重史實、探求真相,共同營造日中兩國間的理性氛圍”。
學者遭“人間蒸發(fā)”恐嚇
近年來,日本與鄰國間因領土問題不斷發(fā)生摩擦,帶動日本出版界出現“領土領海書籍熱”。《環(huán)球時報》記者從日本神奈川縣學校圖書館研究會進行的調查中得知,上世紀90年代至2012年,日本出版的領土問題書籍并不多,2012年之后則有明顯增加。但像村田忠禧這樣站在公正角度、通過翔實史料反駁日本政府說法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
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這本書在日本的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都有發(fā)售,但在日本紀伊國書屋等大書店里,想看到這本書并不容易,要由店員在電腦中檢索庫存才能找到。在亞馬遜等大型網上書店,村田的新書因銷量很低而沒能登上排行榜。由于日本媒體對這本書幾乎沒有報道,日本讀者中知道該書的人并不多。不過,村田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言論卻被一些右翼網站轉載。有人在網上將他稱為“賣國學者”,甚至出言恐嚇要讓村田“人間蒸發(fā)”。
但是,了解該書的學者卻有不同看法。在日本關西地區(qū)教授歷史學的大森教授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對村田的研究成果給予很高評價,認為“這本書論證嚴謹、尊重事實,是一本學術水準很高的歷史著作。在日本有關領土研究的書籍當中,這本書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
東洋大學教授朱建榮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該書首次正面回應了日本外務省的說辭,通過歷史資料證明其在釣魚島問題上偷換概念。朱建榮表示,為擴大這本書的社會認知度,日本華人教授會議在4月特意為村田舉辦了演講會。日本華人華僑聯(lián)合會會長顏安則表示,將出資10萬日元購買村田的新書,免費向日本政界人士發(fā)放。
“領土書籍熱”的背后
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觀察,日本出版界以往推介新書常有五花八門、百家爭鳴的感覺。在各種新書里,關注度較高的日本學者所寫的著作,往往被擺在書店的顯眼位置。但自從安倍上任以來,不少出版社和書店被“改頭換面”。目前在書店中占據主流位置的,很多是呼吁日本人愛國或主張強化領土觀的書籍。這與安倍政府把宣傳日本領土主張作為國家任務來推進有很大關系。
目前在日本市面上,類似《竹島·尖閣的真相》《守衛(wèi)尖閣諸島》《中韓歷史書中描述的日本》《小心中國人》(還有《小心韓國人》)《從歷史看領土問題的真實,對中韓俄能說到何種地步?》等書,被不少日本大書店以專柜展示的形式加以高調推介。此外,百田尚樹(《永遠的零》的作者)等右翼作家的書籍以及類似《世界對日本贊不絕口》等美化日本的書籍在書店內也隨處可見。
日本政府不僅屢次修改中學生歷史書、地理書等,還為那些附和日本領土主張的書籍大開綠燈。盡管此舉遭到一些日本家長和教師的公開反對,認為教科書不應成為被安倍政府利用的工具,但日本文部省依然陸續(xù)放行了一批“右傾”的學生輔助讀物,其中有電子版刊物,也有以漫畫、彩圖形式出版的印刷品。還有一些則以參考書甚至學習筆記的形式在全國發(fā)行。例如,日本出版界在2013年就曾推出一本面向中學生的“學習筆記”,名為《尖閣、竹島、北方領土怎么樣了?》。據了解,一些抵制帶有“靖國史觀”讀物的日本學校還遭到右翼分子的恐嚇。
對于這些書籍,日本民眾還是持反感態(tài)度的。有人批評“民族主義”書籍過多是一種“自我安慰”。還有日本民眾表示,“如果自己是懂日語的外國人,根本不會和這樣沒品的國家扯上關系”。盡管民眾并不買賬,但這類書籍的銷量還不錯,究其原因,是日本近年來右翼勢力壯大,很多財界的右翼分子砸錢出書和買書。對于這一現象,日本學術界人士進行了公開批評,認為“讓民眾附和書中的觀點并不能令日本在國際上獲得尊重”。(記者 孫秀萍 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