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商沖擊和消費者信心不足影響,今年11月27日“黑色星期五”購物節的熱度出現減退的跡象。據美國客流管理分析公司索博客初步統計,感恩節與“黑色星期五”兩天,美國實體店的銷售額為121億美元,同比下降1.5%。同時,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則上升了21.5%,達到44.7億美元。
很多電商在兩周甚至更早前就開始暖場。距感恩節半個月前,記者每天就收到多達十幾封的促銷郵件。為趕上電商步調,“黑色星期五”當天,像百思買、沃爾瑪和梅西百貨這樣的傳統零售商場開門營業的時間越來越早,今年甚至提前到了感恩節當天下午5點。“黑色星期五”使得延續近百年當日才開門營業的傳統正在消失。為應對在“黑色星期五”這天實體店發起的營銷活動,電商們打出了感恩節假期后周一的“網絡星期一”。有評論稱,如果說“黑色星期五”是傳統零售商店的節日,那么“網絡星期一”就是電商促銷的狂歡。
面對電商綿延整月的輪番促銷,傳統零售商店也將打折常態化,以求“月月有驚喜”。實體商戶還絞盡腦汁與電商分庭抗禮。首先就是力求實體和自身的網店齊頭并進。大部分美國零售商目前都擁有自己的在線商店,提前就在線上發布折扣信息和優惠券,或采取線上預訂、只能到店取貨等互補措施。其次,在實體店提供更加優惠的折扣。例如,美國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在網上商城打出“滿100返25”的廣告,但是實體店的折扣為“滿150返75”,使得大批消費者放下鼠標、聞風而至。另外,美國的快遞服務根據郵費高低和距離遠近不同,商品送達的時間從次日到半月不等,且多數商品的投遞時間都比郵遞方承諾的時間花費更長。因此大部分美國人仍習慣于到店挑選商品。
事實上,受美元走強和全球需求疲軟的影響,美國企業的利潤率在第三季度遭遇今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消費者信心也明顯不足。全美零售商聯合會節前就預估,由于工資停滯不前和就業率增長緩慢,今年“黑色星期五”購物季全美的整體銷售業績將低于去年。
另外,人們對節日看法也在發生變化。今年感恩節前,有人甚至在美國社交網站發起了“抵制黑色星期五”的活動。例如有人主張,“要假日不要購物,要陪家人,不要刷屏”。根據網購服務公司RichRelevance的一項最新研究,56%的美國人“討厭”或“不喜歡”感恩節購物季,只有12%的受訪者表示“喜歡”。看來,想要穩定民心、提振民眾的購買能力和購買欲望,僅靠促銷打折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