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漢諾威3月15日電 (記者 彭大偉)“55%的小企業還沒有連網,另外的45%正在高速成長。”乘車前往全球最大的信息產業展CeBIT(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技術展覽會)的路上,德國電信字體夸張的廣告頗為搶眼。
恰似這則廣告所預示的,在14日開幕的2016年CeBIT展上,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讓一切事物相互連通”正成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科技大潮流。
物聯網“神器”把科幻帶進現實
對于拜仁慕尼黑隊的首席信息官MichaelFichtner而言,他所在球隊的管理工作正變得像一款電腦游戲《足球經理》般簡單。
德國SAP公司在CeBIT上用一個小屋子實況再現了這款“神器”——完全接入物聯網的慕尼黑安聯足球場。
從觀眾驗票入場開始,后臺系統便自動監控人流動向,確保無擁擠、踩踏。每個座位下的感應裝置則令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掌握上座率、人群分布等重要信息。
小到球場內的一盞射燈、一塊屏幕是否工作正常,都逃不過物聯網的“千里眼”。
而對于主場球隊的負責人,上述信息連同球隊成員的實時技術統計,一個手機App即可盡在掌握。
風靡全球的英國電視劇《黑鏡》中,主人公通過一臺iPad控制整個家庭所有電器的場景,也正成為現實。
波蘭的Fibar集團展示了它們研發的FIBAROSWIPE系統,通過類似Wii游戲機的遙感裝置,人們只需要做出幾個手勢,就能遙控家中的各種設備。
打破門戶之見科技合作玩跨界
物聯網打通的不僅僅是產品的界限,企業也在日益破除陳舊的國界、競爭對手等門戶之見,探尋更為廣闊的合作舞臺。
CeBIT開幕當天首場媒體對話會,便是東道主企業德國電信、SAP與中國華為三家企業負責人的“華山論劍”。
一番縱論江湖后,三家企業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合作計劃:德國電信正式發布“開放電信云”,為歐洲企業提供全套云服務,并選擇華為為其提供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而華為最新成立的慕尼黑開放實驗室,亦吸引德國電信T-Systems和SAP等國際合作伙伴進駐。
黑莓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最喜歡的手機品牌,以其出眾的安全性能深受商務人士青睞。但黑莓無法兼容蘋果和安卓系統的許多應用程序,令新手望而卻步。
“現在黑莓愛好者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總部位于杜塞爾多夫的Secusmart總經理艾德曼拿著一款黑莓“護照”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款能使黑莓手機使用安卓系統任何應用的App。
中國企業“更大、更開放”
“你一定得去看看華為的展區,面積是去年的兩倍!”開幕前一天,一位多次參會的日本主流媒體同行向記者力薦。
從華為、中興等參展的中國大企業來看,參展面積領先國際同行、參展品類目不暇接是今年的第一印象。
一年比一年更大的中國企業,樂于打造更為開放、國際化的形象。
前述開放實驗室便是一例。華為希望尋求與合作伙伴“聯合創新”,而非“閉門造車”。
而華為和中興等企業在海外的多年耕耘,已開始收獲成果。《華爾街日報》援引華為數據指出,華為企業業務部2015年收入較2014年增長43.8%,至42.5億美元,這是其中國以外市場的收入增長有史以來首次超過國內市場。
“我得說,十年前,華為這樣的中國品牌在英國和歐洲大陸并沒有擺脫廉價的負面形象,但近三到五年,它們正越來越贏得主流市場的信任。”參加CeBIT展的一位英國IT記者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