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曼谷9月19日電 通訊|一部劇:微短劇拓展中泰文化與產業合作新空間
新華社記者趙歡 夏康靜
曼谷地鐵早高峰,不少年輕人刷著手機,屏幕上播放著來自中國的微短劇,“豪門恩怨”、職場逆襲、古裝奇緣等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泰國青年昂皓軒說:“這些微短劇節奏緊湊、反轉不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追下去。”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隨著創作與發行能力提升,越來越多影視企業開始拓展海外市場。憑借時長短、形式靈活、制作快等優勢,微短劇正成為推動中泰影視文化合作的新動力。
“中國微短劇在泰國越來越受歡迎。”泰新蜂傳媒創始人兼導演劉超表示,公司在泰國設立并運營多年,一直探索中泰影視內容的合作新模式。他觀察到,中資企業在泰國制作和播出的微短劇中參與度較高,這推動了兩國影視合作的發展。
多年來,中泰影視作品以“文化走親”等形式,逐步拉緊民心相通的紐帶,影視劇的跨國傳播不斷助力兩國經濟文化交流。
泰國國家電視臺制片人帕品維·昂邦諾說,中國電視劇《山海情》在泰國播出后反響熱烈,不僅讓觀眾了解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也體會到中國社會對文化變遷和國家發展的思考,從中感受到希望與力量。
2024年,泰國電影《姥姥的外孫》在中國取得高票房和好口碑,同時激發了中國游客赴泰旅游熱情,曼谷檳榔市場成為熱門打卡地。
今年暑期,由廣西廣播電視臺與泰國泰有文化影視國際有限公司等聯合制作的微短劇《薩瓦迪卡——泰境奇緣》在曼谷開機,中國取景部分將包括桂林山水。該劇講述中國考古學家劉宇與泰國民俗愛好者阿雅的奇幻冒險。劇中融入跨境電商、人工智能解密等時代元素,并結合文旅與經貿合作,呈現中泰在科技、人文和經濟領域的深度融合。
“在合作方式上,泰方不僅參與劇本創作,還有演員出演。成片完成后,將在國內首先上線,隨后譯制成泰語和英語,力爭進入國際市場。”廣西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總監秦娜介紹,這是廣西臺首次在微短劇領域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
廣西與東盟陸海相連,東南亞市場文化相近、移動設備普及率較高、內容需求旺盛,吸引了大量短劇制作企業發展布局。廣西華麗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覃莉介紹,公司也在推動微短劇“出海”,主要負責內容譯制和海外運營,重點面向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為更多海外觀眾奉送優質作品。
與此同時,海外創作者也積極加入短劇創作行列,在制作過程中借鑒中國短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進行本土化創新。昂皓軒表示:“在泰國,很多團隊會參考中國短劇的節奏、故事設定和鏡頭安排,中國短劇正在成為大家學習和改編的素材,而不是單純的內容輸出。”
從傳統影視劇到新興微短劇,中泰影視互動的形式日益豐富,內容呈現更加多元,逐漸形成跨越文化和地域的交流格局。“中泰合拍短劇既創造經濟價值,也促進文化交流,有助于增進民心相通,讓兩國民眾更好理解彼此文化,同時為跨境電商和文旅融合帶來新機遇。”秦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