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河內9月20日電 通訊|一堂課:中國與東盟國家攜手培養“新質工匠”
新華社記者陳露緣 胡佳麗 鄒學冕
定期往返中越之間,奔赴越南河內授課,這是南寧職業技術大學中國-越南電子信息現代工匠學院教師潘宇的工作常態。
9月新學期伊始,在南寧職業技術大學校園內,潘宇正在為18名越南學生組成的企業“訂單班”講解工業機器人操作原理。盡管這批學生已在中國學習了一年中文與技能,但潘宇會還是會特意放慢中文語速,多重復幾遍重點內容。
按照學校的培養計劃,這批學生未來兩年將分別進入企業在中國、越南的工廠跟班學習。隨著中越合作加深,當地迫切需要能夠使用中國智能制造設備、中文操作系統與工作語境的技術人才。為滿足企業需求,南寧職業技術大學通過“中文+技能+文化”融合的定制化培養模式,解決企業痛點。
除“訂單班”外,潘宇還與學校的廣西工匠、廣西技術能手、南寧市工匠、產業大師等一起跨境授課。2023年,南寧職業技術大學聯合河內工業職業大專學校、蘇州富納集團越南分公司共建“中國-越南電子信息現代工匠學院”,通過“送教上門”讓中國教育資源直達越南校園。
在河內工業職業大專學校的教學樓里,越南學生正大聲跟讀“安裝”“螺絲刀”“工具箱”等詞匯,筆記本上整齊標注著對應的漢字。在實訓教室內,蘇州富納集團越南分公司總經理盧駿指著一臺設備介紹說:“這是生產手機充電器的實訓設備,公司在越南的核心業務就是把產業技術轉化為實訓設備與課程。”
據河內工業職業大專學校校長范氏恒介紹,自2023年合作啟動以來,該校已輸送近2000名學生參與培訓,覆蓋電子機械、電子工業、自動化等多個專業。
“觸摸過機械臂等自動化技術后,我更想做深耕智能制造的‘新質工匠’。”該校自動化專業大二學生黎德英的感慨道出了眾多學員的心聲。
中國-越南電子信息現代工匠學院是“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項目遴選院校之一。2023年9月,“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項目列入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合作倡議清單。目前,該項目已遴選17所學院,累計招收學歷教育學生上千名,主要面向中資企業、東盟國家技術人員及企業短期訂單培養學員,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累計近4萬人次。
與此同時,職業院校與企業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技能培訓,而是根據市場需求,共建共享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標準。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建成通車后提供全套運維管理方案,并推進技術標準與教育標準相融合。該學院與海外中資企業合作開發行業技術標準5套,與東盟國家院校制定職業教育標準62項,發布中國-馬來西亞鐵路現代工匠學院技能證書體系。
今年5月,“中馬鐵路人才培訓計劃”啟動,年內將選派210名馬來西亞學員赴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交流學習。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該計劃為馬來西亞青年開辟了更寬廣和穩定的職業道路。
在近期召開的2025中國(廣西)-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發展大會上,緬甸教育部副部長佐敏提出,希望將人工智能融入職業課程、共享數字平臺、在線學習資源及通用培訓標準等方面,推動區域共同繁榮。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伍錦昌介紹,未來廣西將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擎,全面服務廣西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升級后的方案將成為構建“人工智能+”東盟職業教育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范氏恒說:“人才定制化培養縮短了企業培養周期并節約了招聘成本,讓學生匹配到更高收入的技術崗位,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