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被很多網民稱之為“微信十條”,一經發布,在即時通信工具服務商和廣大用戶中引起強烈關注。這表明,國家對于即時通信工具服務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規定,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微信十條”,人們首先注意到其在管理方面的內容,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廣大網民對少數人利用即時通信工具的應用發布涉恐、涉暴、涉黃等違法信息,肆意傳播誹謗和謠言信息等行為深惡痛絕,盡快并嚴格規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的管理,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強烈呼吁和真實訴求。
然而,發展尤須放眼量。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是個新興行業,正處于發展期。“微信十條”不是為管理而管理,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更好的發展,使之成為真正讓廣大網民能夠充分理性發表意見、觀點、建議和即時交流信息的平臺。加強管理,推動發展,這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法制定“微信十條”根本考量。
管理與發展,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的關系。任何行業,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從產生、發端,逐步發展,到發現問題,暴露缺陷,于是管理、規范、調整、完善,再到進一步得到更好發展這樣的螺旋上升過程。這是客觀規律,不可違背。當年,在侯寶林先生那段膾炙人口的相聲《夜行記》中,曾提到行人該“走馬路中間”還是該走“人行道”,乘坐公交車該不該排隊等話題,讓人在捧腹大笑之后思索“個人自由”是否應該在公共場合受到限制?時隔多年再去回味,我們會發現,假如沒有當年那些最基本、最原則的限制,假如沒有持續多年不斷改進的管理,今天的城市交通將會是怎樣一種混亂無序?
即時通信目前已經是互聯網的第一大用戶,也是移動互聯網的最大用戶,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影響力的確非常大。但說到底,即時通信工具是一種產品,一種服務。作為產品和服務,需要有品牌意識,需要嚴把質量關,需要嚴格執行相關標準,不斷讓產品、服務升級換代。“微信十條”頒布后,騰訊、易信等企業明確表態,支持政府部門制定相關規定,呼吁“朋友圈中傳遞更多正能量”。同時這些企業認為,加強管理是為了保護用戶更好地使用公眾信息服務,必然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顯然,企業家們非常清楚影響行業發展的隱患、“病灶”是什么,更懂得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么。今天的管理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發展,清除糟粕,優秀者為王,正在成為業內企業的共識。
據目前統計,僅騰訊微信一家大約有580萬公共賬號,大多數是服務類、商務類公號,其中,各級黨政機關開設的公共賬號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應該說: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人民團體,作為管理和服務機構,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開設公眾賬號,是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強烈的表現。按照“微信十條”的相關規定,從長遠發展的要求看,必須鼓勵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人民團體開設公眾賬號。這樣一些公共賬號的開設,既有利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充分滿足公眾對多方面信息知情權的需求;也是政務公開、企業信息披露、社會管理透明化等現代社會治理的進步。同時,這將成為對即時通信工具服務這一新興行業良性發展的實實在在的支持。文/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