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部“驗血儀”,珠海市創新推出的具有30個廉情指標的廉情預警評估系統緊盯市政府投資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下個月將實現市區聯網。10月18日,珠海針對該系統召開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珠海探索出了一條“制度+科技”預防腐敗風險的路子,是珠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表現。今后系統可進一步實現預警對象全覆蓋,構建全面預防腐敗數據大平臺。
推行“制度+科技”防治腐敗有效典范
政府投資工程是腐敗的高發領域。2012年,珠海市紀委與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首次合作開展了政府投資工程廉情預警評估工作。2013年,又聯合中山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和廣州中軟集團開發建設了廉情預警評估系統,并對全市政府投資的所有工程開展了廉情評估。
珠海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在全國首創30個政府投資工程廉情預警評估指標,覆蓋了從工程立項至結算全過程易發多發腐敗環節,實時采集數據、實時預警、實現事前事中監督。
今年,珠海市政府投資工程廉情預警評估系統已應用到區一級的政府投資工程中,下月將全面運行并實現市區聯網。
從應用效果來看,系統上線后共對總投資約300億元的44個建設單位225個項目進行了廉情評估,發出預警205個,有效遏制了招投標中“量身訂做”行為和概預算水分等現象。今年1月至9月,珠海政府投資工程中標節約率比系統建成之前的2012年提高了2.4%,每年節約投資2.6億元;概算核減率、預算核減率比2012年平均提高了2.2%、1.2%,每年共降低政府投資3.7億元。
據介紹,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在批示中指出,該系統是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舉措,是探索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同步預防工作的創新實踐,是積極推行“制度+科技”防治腐敗的有效典范,有力確保了權力行使安全、項目建設安全、資金運用安全和干部成長安全。
該系統已獲得國家頒發的軟件著作權,并通過廣東省科技成果鑒定。省紀委正將該系統移植至全省預防腐敗系統中,擬在全省推廣使用,廣州、汕尾已經應用了該系統對重大工程項目進行監督。
專家建議構建全面防腐數據大平臺
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央紀委監察部廉政理論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劉建萍評價,珠海廉情預警評估系統將廉政風險點的查找和預防腐敗有機結合,又以“科技+制度”的方式有效規范了權力的行使和運用,“是非常有意義和開創性的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任建明教授認為,該系統把過去很多風險點、漏洞堵上了,把權力關到了籠子里,“是有實質性的創新”。在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劉志銘教授看來,珠海廉情預警評估系統也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層探索。
“除了業主,系統要擴大到參建單位,激發基層人員反腐動力,讓他們自覺地不腐敗,這也是非常關鍵的。”清華大學工程與擔保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學院鄧曉梅副教授建議。
“最可靠的指標還是原生指標。”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朱春奎教授建議,珠海進一步探討系統和建設單位之間的聯動。專家同時提出,可考慮將系統跟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更深入地融合,完善全面預防腐敗數據大平臺。(向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