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宋嵩
第116屆廣交會一期展10月19日下午落下帷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8日,本期廣交會與會采購商96393人,與今年春天第115屆廣交會第一期101198人相比有所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的第114屆廣交會第一期92149人相比,則有明顯增長。鑒于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本屆廣交會又面臨埃博拉及登革熱等疫情雙重壓力,在此形勢下與會采購商同比還能有較大幅度上升,這對處在轉型中的廣交會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而本屆廣交會一期展所顯露的問題也值得每一個出口企業深思。
新興市場值得期待
參加本屆廣交會的廣東格蘭仕集團微波爐外貿部總經理王昌銀介紹說,就今年外貿出口訂單來看,歐美等傳統市場都有一定增長,但公司外貿出口增長的重點在新興市場。格蘭仕今年在印度、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均有10%左右的增長。
多年來,歐美市場是我國外貿出口主要地區,但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歐美市場一直不振;我國出口企業對新興市場一直寄予厚望,但如何有效開拓新興市場,卻是一件難事。記者在廣交會展館與多家企業交流時發現,受各種因素影響,成功開拓新興市場的企業并不太多,歐美傳統市場仍然是他們倚重的重點。
王昌銀表示,新興市場與傳統市場相比有許多新的特點,如對價格的敏感度,還有交期、設計、產品定位等都與傳統歐美市場不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首先是要進入這個市場,其次可以考慮以品牌經營的模式運行,畢竟與傳統的歐美市場相比,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興市場具有更多的機會。
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介紹說,目前格力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格力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地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空調品牌。據悉,格力在馬爾代夫建有格力空調專賣店,在俄羅斯、意大利、保加利亞等國家也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在新興市場,中國企業擁有更多的空間。
“概念”設計提升“中國制造”吸引力
在本屆廣交會第一期展會中,格力電器把自己所有的家底都亮了出來,展出的產品涵蓋了家用空調與商用空調的各類機型。這些空調應用了格力近年來研發的多項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代表著格力空調技術的最高水準。
而另外一家家電企業美的,卻集中展出了智慧家居、前衛洗衣機等一些“概念”型新品,這些“概念”產品的出現,成為本屆廣交會的亮點。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部海外營銷公司總經理劉敏介紹,本屆廣交會上,美的展示的新品比往屆多,不僅僅陳列產品、促成交易、拿訂單,更開始注重新產品、新設計、新概念的展示。
近兩年,家電行業已發生改變。對于家電產品,順應當前網絡技術時代,人們提出智能化、網絡控制等新需求。空調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洗衣機感知衣物材質重量自動投放所需洗滌劑量,冰箱發出過期食品警示信息等。美的展示的智慧家居,通過移動終端實現遠程對家用電器的整體網絡控制。
劉敏介紹說,通過新技術運用和跨界的設計創新,中國家電產業也開始了“概念”產品的嘗試,這些產品深受海外客戶的歡迎。在當前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設計創新”成為提升“中國制造”吸引力的重要途徑。
機電產品出口壓力需正視
為期5天的廣交會一期展集中展出我國外貿出口優勢產業,展出范圍包括大型機械及設備、摩托車、汽車配件、化工產品、五金、家用電器、電子及數碼產品等,其中機電產品是廣交會一期展的最重要看點,它的出口狀況代表我國外貿狀況的基本面。
然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截至10月17日,本屆廣交會機電產品累計成交6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有所下降。這其中家電和電子消費品成交占比下降,成交額較大的產品中,工具類產品、日用五金和照明設備成交額均分別增長7.2%、34.7%、21.4%。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受廣交會參展企業成交數據自主申報等統計因素影響,本屆廣交會部分機電產品統計數據出現異動,如家電產品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統計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本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總體情況相對平穩,但從中反映的問題不容忽視。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5.07萬億元,下降0.5%,占出口總值的55.7%。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2.16萬億元,下降5.2%。機械設備一直是我國出口商品中比較有競爭力的產品之一,但缺乏自主出口品牌的現實與機電產品出口大國的地位不符,這個問題在十年前就已提出,目前并未有根本改觀。
華裕電器以“紅心”品牌為核心拓展電熨斗、電飯煲國際市場,“走出去”實在不易,卻也頗有收獲。產品經理陳金廣介紹說,“價格”是個很脆弱的合作平臺,因為“低價”與你合作的客戶,價格一有變動即可離你而去,而通過“品牌”建立的合作關系則要牢固很多。(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