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等體量不斷膨脹的中國巨型城市可能要停下擴張的步伐。3日,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要求為北京、上海、廣州等14個大城市劃定邊界。
這意味著,年初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提出為5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擴張“劃界”工作開始“動真格”。
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安排,北京、沈陽、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廈門、鄭州、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貴陽、西安14個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將先行展開,全國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成果完善工作將于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
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強調,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要與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等工作協同開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多規合一工作相銜接。
目前中國一些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與優質耕地重疊度高,城市發展占用優質耕地現象仍比較突出。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1996年至2009年,建設占用、結構調整、災毀減少耕地逾2.03億畝,大多數是優質耕地,僅東南5省就減少水田1798萬畝,相當于減掉福建省水田面積。
目前全國12個省(區、市)建設用地總量已接近國務院批準《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確定的2020年規劃控制目標數。
這一現象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格外突出。近期開始依法披露的省級土地二調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距突破2020年耕地保護指標已是“咫尺之遙”。相對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調查結果,北京市耕地凈減11.67萬公頃,年均減少8980.9公頃;離北京市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標21.47萬公頃,僅有約1.24萬公頃。若最終突破紅線,按照相關規定,省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將被問責。
近年來,優質耕地急劇減少,成為中國大城市“城鄉失衡”突出問題。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認為,這已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扯后腿”問題。
“城鎮周邊的耕地,多是長期形成的高產田,在城鎮發展的過程中,被鋼筋水泥一圈一圈地吃掉,會造成嚴重后果。”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年初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說。從5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周邊開始,由大到小,逐步覆蓋各類城市和小城鎮;由近及遠,從城市周邊擴展到廣大農村,覆蓋全部基本農田,將“倒逼”劃定城市發展邊界。
中國城市建設無序發展,原因是沒有控制好開發強度,沒有劃定城市開發邊界。以優質耕地保護為目標,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為大城市劃界,城市“餅大攤”空間從此被限。按姜大明的說法,“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城市建設必須跳出去,搞串聯式、組團式、衛星城式發展。”(記者王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