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繼續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強化金融服務。要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范的土地流轉市場。要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
四、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各地區要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規劃體制改革,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
五、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做好就業工作,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要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扶貧工作事關全局,全黨必須高度重視。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和扶貧濟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會議要求,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加大協調力度。要強化督促評估,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讓群眾來評價改革成效。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會議要求,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要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制造業,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質量。要努力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和質量,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開展先進技術合作,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