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北京市委副書記呂錫文聆聽委員發言。
新京報訊 (記者饒沛)在昨天上午舉行的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多位委員提及北京醫聯體的問題和發展。北京市政協委員、市食藥監局副局長、朝陽醫院副院長邢念增指出,因為醫保預付政策、藥品不全等原因,醫聯體內部雙向轉診不暢,應提高社區醫院的醫保報銷比例,吸引患者在社區醫院首診。對此,北京市委副書記呂錫文指出,要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問題
醫聯體缺乏實質性聯合
邢念增表示,目前北京在推廣醫聯體、大醫院和社區醫院聯合,醫聯體的目的是引導老百姓能有序、方便,實現分層診療,急(?。┞ú。┓珠_,急病、重病到大醫院去看,慢性病、感冒之類的小病就可在社區醫院治療,同時雙向轉診。
“形式上想這樣做,但沒政策配套做不到,像上海,一個大醫院一年從社區醫院才轉來幾百個病人,對大醫院來說這樣的就診量遠遠不夠?!彼f。
“居民不愛去社區醫院看病主要有這么幾個原因,首先是三甲醫院藥物比較全,社區醫院藥物不全,老百姓需要的藥沒有;另一方面,現在對社區醫院實行醫保總額預付,社區醫院花完了醫保額度也會受限制,所以也不愿意太多病人來?!毙夏钤稣f。
市政協委員董瑞表示,北京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大量建設醫療聯合體,但目前的醫聯體缺乏實質性聯合,主要體現在財政不相連,醫聯體內的大醫院和社區醫院的財政收支不在一起統籌,員工收入分配不在一塊,醫療聯合體很難落實。
建議
提高社區就診報銷比例
市委副書記呂錫文指出,分級診療制度需要落實。對于醫聯體中基層衛生機構力量薄弱的問題,她舉例,有一次在海淀區一個村子,看到一衛生所,就一個小屋子,倆人和少量藥品,“一問才知道,就是夫妻倆守著一個小藥房,這樣怎么給村民看病呢?”
邢念增建議,為吸引市民到社區醫院首診,可考慮提高在社區醫院就診的醫保報銷比例;此外,目前社區醫院是收支兩條線,醫生收入水平相對偏低,績效考核收入不是很多,要提高這方面收入來調動社區醫院醫生看病的積極性。此外,醫聯體內還要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現場交鋒
通州國際醫療服務區引委員激辯
在政協小組討論上,市政協委員王茁、李亞蘭和邢念增圍繞著通州醫療服務區是不是行得通展開一番辯論。
此前有媒體報道,通州醫療服務區位于通州區潞城鎮轄區,將擁有兩個國際一流的綜合醫院和十幾個具有世界頂級水平的專科醫院,床位7000張,并建設醫科大學、醫藥研發基地、醫保結算中心、醫療旅游服務中心等。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中。
第1回合 定位有問題?
王茁拋出話題,通州區建設國際醫療服務區,這個定位有問題,住在城里的人誰會去通州看病呢?
在通州工作的政協委員李亞蘭立刻要求發言,并站起身來“搶”過話筒,她說,通州是新城,城里人不愿意去是現實問題,沒有工作崗位,沒有公共服務,享受不到和諧宜居的生活;而在中心城區居住功能完善,擁有好的學校、醫療、商業,如果把這些都移到通州,讓人們在通州擁有很好的工作、適宜的環境,把城里優質的公共資源向這些區域疏解,就能吸引人們來,緩解中心城區壓力,解決中心城區人口資源壓力。
第2回合 要不要國際化?
王茁委員表示,如果要是疏解人口,實現中心城區業態的轉移,那要做的不應該是引進國外醫療資源,而是將中心城區的大醫院搬到通州去,通過在該地區建立搬過去的大醫院和當地社區共同組成的醫聯體、轉診制度,逐步實現醫療事業的發展。
他認為現在城區中的大醫院幾乎都是制造交通堵塞的瓶頸,需要向外遷移。
但市政協委員邢念增則表示,“北京擁有大量高水平的醫師力量,擔負著為全國疑難病人服務的責任,在通州建設國際醫療城能疏解來北京的人到通州去,這與北京的固定人口看病是兩碼事?!?/p>
通州作為北京一座新城,能像“全國病人上協和”一樣成功吸引全國的疑難病人嗎?邢念增認為這不是問題:“美國排名第一位的梅奧醫療中心是全美最大的醫療集團,位于明尼蘇達州的小城羅切斯特,這座小城才有幾萬人口,但醫院非常大,中心里面兩三萬人,整個系統六七萬人,美國各州的疑難病人都往那去,全世界都有病人往那去?!?/p>
記者 薛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