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既是一項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項實現億萬群眾安居夢想的德政工程。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棚戶區改造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規模推進實施。為了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讓更多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棚戶區改造助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民生不斷改善的積極效應。2013年6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決定在過去5年大規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2013年至2017年再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等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要求各級要從大局出發、從戰略高度,提高對棚戶區改造工作的認識,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實實推進棚戶區的改造工作。依照會議精神,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意見》對棚戶區改造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棚戶區概念
棚戶區是指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筑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區域,包括城中村。所謂“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由于農村土地全部被征用,農村集體成員由農民身份轉變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變成的居民區,或是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位于城區邊緣農村被劃入城區,在區域上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權屬、戶籍、行政管理體制上仍然保留著農村模式的村落。
二、棚戶區改造的意義
一是有效改善了困難群眾住房條件;二是緩解了城市內部二元矛盾;三是提升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四是促進了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五是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六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七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總之,棚戶區改造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民生不斷改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多重效應,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