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魏晞)“當前中國農業發展已經遇到價格、補貼和庫存的三塊‘天花板’。”中國人民銀行25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提醒稱,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日益面臨三大挑戰。
當天在北京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由中國人民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研究小組編寫,這一報告自2008年以來逢雙年出版。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對記者表示,過去兩年中,中國農村金融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了,突出了條塊結合的綜合配套改革,發揮了中央和地方兩種積極性、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兩種能動性。
不過,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的背景下,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日益面臨三大挑戰。
其一是如何適應經濟增長放緩的挑戰。當前,由于經濟增長轉為中高速成為新常態;一方面對國家持續增加“三農”投入可能帶來財力制約,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農產品需求,影響農民工就業和工資收入增長,構成對農村居民持續增收的挑戰。
其二是如何應對價格倒掛、成本上升等“天花板”的挑戰。當前中國農業發展已經遇到價格、補貼和庫存的三塊“天花板”。成本上,隨著勞動力、土地、生產資料供求關系的變化,近兩年中國稻谷、小麥生產成本年均增長10%以上,遠遠超過同期農產品價格漲幅。
其三是如何破解資源環境硬約束的挑戰。一方面中國農業資源稟賦天生不足,開發利用強度很大,耕地減少、淡水短缺;另一方面,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投入品的大量使用,農業生產環境污染不斷加劇。
陸磊認為,現在農村金融服務還存在三大矛盾:金融體系上不能有效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仍有待健全,農業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為此報告建議,官方應繼續推動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健全金融支農制度;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紀敏表示,在一些傳統觀點中,“三農”往往代表落后產業、弱勢群體和落后地區,但其實金融在“三農”領域大有可為。目前,制造業明顯產能過剩,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也面臨飽和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實際上來自于農業和農村的發展。
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中國涉農貸款余額23.6萬億元人民幣,占各項貸款比重28.1%,同比增長13%,比各項貸款增速高0.7個百分點。自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涉農貸款累計增長285.9%,七年間平均增速為21.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