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第二屆清華大學“校長杯”創新挑戰賽決賽今日在京舉行。最終一個生物塑料項目獲得金獎,一個為自閉癥兒童提供互聯網康復的項目獲得社會創新獎。
清華大學“校長杯”創新挑戰賽由該校14個院系共建的x-lab發起并主辦,是該校創意創新創業級別最高的賽事。一下午的時間,十個團隊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產品實物等多種方式介紹自己的創新項目,回答風險投資人評委提出的問題,頗有商業實戰架勢。
本屆“校長杯”的十強團隊經過三輪比拼、從120余支參賽團中脫穎而出,均為具有實踐性、創造性的項目,涉及互聯網金融、生物材料、納米混凝土、婚戀交友、空氣凈化器、線上教育、醫療等諸多行業。
評委之一、風險投資人鄧峰表示,前些年看到的學生項目大多不太容易商業化,現在則很多都具備商業化前景,學生們的項目除了有技術含量,商業計劃書也寫得更完善,陳述表達也更自信,可見創業教育的成果。他建議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就做好股權結構,這能讓創業走得更遠。據悉,2014年第一屆“校長杯”的十強團隊中,目前有七個團隊目前已經拿到了融資,公司穩步發展。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表示,現在國家大力推行創新創業,在大學中培養創新人才,教育要先行,大學應該大力探索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光有意識和項目還不夠,從實驗室創意到市場中的創業成功還有很大距離。本周在清華大學舉行的高校創業新生態建設論壇上,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就表示,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怎么用市場環境訓練學生在商業社會里實現自己的創意尤為重要,這迫切需要搭建大學、企業以及政府三方互動的平臺,為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史宗愷說,市場特別是風險資金的介入對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作用,希望用市場機制建立起一套對未來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衡量體系,而不是將他們還放在校園里自娛自樂。清華大學已經開始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創業團隊有機會與風險基金直接溝通接觸。大學生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去“試錯”發展,這就需要更完善的政策環境、寬松的輿論氛圍,否則創業新生態不可能持續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