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男子,卻不愛武裝愛女紅,從小喜歡剪紙的宋建勛十幾年來一直堅守剪紙創作,不僅繼承傳統,還從當代文化中接納信息,形成一家獨我的藝術風格。如今,他創辦了中國紅剪紙坊創作剪紙作品,還開始收徒傳承剪紙藝術?!?/p>
男子摯愛“女紅”創辦剪紙坊
走進莘縣中國紅剪紙坊,一位瘦削的男士正全神貫注地盯著蠟板上的紅色宣紙揮舞著手中刻刀,時鐘在空氣中瞬時凝住,讓人不忍打擾。
宋建勛自6歲起,就迷上了農村喪葬時扎制的“紙扎”,“紙花樓”,花花綠綠的小世界讓他萌生了對剪紙的熱愛;13歲開始偷出母親抽屜里的剪刀,悄悄模仿練習;由于男孩學習“女紅”,不敢公開地學,15歲才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幅作品,23歲成立剪紙坊。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飛舞在剪紙的刀尖上,一路坎坷一路堅持,用他的話說,與剪紙相守這27年的根源是內心的摯愛?! ∷闹袊t剪紙最早可追溯到曾祖母,是家庭式傳承,具有北方剪紙的獨特風格。其剪紙不只是“剪”,而有“剪”有“刻”,以“刻”為主。從事剪紙以來,他創作的作品已近千件?!队^音》創作于2003年,經聊城山陜會館銷售給全國各地來聊城的游客,單說刻的空格就有上萬個。而《清明上河圖》中,一間房屋上的瓦片就達上百個更不用提人物和景致的線條數量了。他還搜集整理了當地民間剪紙上千幅。
改良刻紙技巧 為傳承收徒多人
小宋廣泛而深入地學習全國各處的剪紙經驗,不僅對刻刀進行了改良,而且豐富了剪紙的制作方法……小宋在生活的觀察和領悟中把習得的經驗與剪紙實踐相結合,繼承了先人風格特點,融入了自己的獨特審美與技法,漸漸開創了“中國紅”這個剪紙品牌。
然而,目前小宋只收了三個徒弟,大都是出于個人興趣,業余時間過來上課,真正用于學習和創作的時間非常有限。關于剪紙藝術的傳承,小宋談及自己正在讀四年級的女兒時說,“除非孩子因熱愛而主動要求,我并不太提倡讓孩子學習。”一位學生說,他學到了中國剪紙的技藝美,剪出了“中國紅”的未了情,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剪紙,很難做到,因為,這個職業,并不能保全生活?!?/p>
宋建勛以摯愛守護著他的剪紙,而他飛舞在刀尖的青春一定不會隨著刀尖邊吹走的紙屑隨風飄落。莘縣剪紙的傳承與保護仍在探索中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宋建勛一定能夠帶著他的剪紙走出一條紅遍中國的路。
傳統剪紙融合現代理念大放異彩
宋建勛的剪紙作品在2000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及《中國民俗風情剪紙大展》、《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節茌平剪紙展》中多次獲獎,其作品在省文博會上也很受歡迎。他的多幅作品還被中國美術館、威海市文化館、聊城市文化館等收藏。
莘縣文化館館長康學森介紹,莘縣剪紙主要分布于莘縣縣城、俎店鎮和張魯回族鎮等地區,作品中凝聚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如今已經走出了莊戶人的小院,不僅出入于民俗活動,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生活點綴,而且漸漸與現代經營理念融合。
“莘縣剪紙在產品的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內裝璜、服裝設計、郵票設計、舞臺美術、影視動畫等各個方面也在大放光彩?!笨祵W森感嘆。記者 凌文秀 通訊員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