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股票當彩票
中央層面一直在強調“慢牛”節奏,也是為了引導股民調整心態,把眼光放得更長遠,融入到支援實體經濟、分享實體經濟紅利的良性循環當中。
連續大幅下挫多日的股市,終于在昨日翻紅。看看身邊股民的反應,臉上“陰霾”減了不少,看到股市的瞬間逆轉,不少還沒入市的人也躍躍欲試起來。或許很多人已經忘了前段時間股市震蕩里的那些跳樓傳聞,而就在昨天,還有一名自稱全倉中車的股民,在微博上留下了一句“人生已無意義,活著是一種痛苦”。
在多達兩萬余條的微博評論中,最常見的是勸慰,而“同病相憐”者的現身說法,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在吐槽配資兇險、券商貪婪、股市“吸血”的時候,或許相當多的留言者已經忘了,即便股市有再多的不健全之處、有再大的改革空間,是否入市、以何種方式入市等,始終是自己的選擇。由此可見,相比于人們對股市的信心,更需要重建的是投資者對入市的理性認識。
說實話,如果沒有連續幾日的“利好”放出,昨日的大盤走向很可能讓更多股民陷入絕望,畢竟現實中有太多盲目入市的例子,其中不乏“付出家中所有”放手一搏的。就在滬指剛上4000點的時候,連續幾周的開戶數都超過400萬,就連高中生抱團開戶的消息也不絕于耳。如果說新股民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老股民對風險的無視更令人吃驚。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被視作“股民殺手”的場外配資,總規模竟高達5000億元,在本輪震蕩中,近三成參與配資的股民接近了被強制平倉的警戒線。
想想都有些后怕,假如大盤不改連日下挫的勢頭,而是引發了更嚴重的逃離情緒,股市“調整人口”很可能就不只是一句玩笑了。縱覽中國股市風云,教訓不可謂不多,最現實的例子其實就擺在面前。據同花順財經統計,這兩周股民人均虧損14.7萬元,按照去年全國平均工資5萬元計算,相當于過去的三年都白干了。然而,昨日股指反彈之后,很多人又開始四處籌措資金,為“回本”做所謂的最后一搏,不能不令人再次揪心。
現在很多股民都在說,券商是怎樣的貪婪、配資公司有多么的無良、內幕交易又有多么的黑暗,前幾天南方電網原副總的那位“股神”親戚被曝光,更是引來了無數的“口水”。的確,中國的股票市場確實有不完善之處,也總被人比作“有人能看底牌”的牌局,但仔細想想,很多人不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嗎?如果賺快錢或者說“一夜暴富”的賭博心理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總是懷揣投機心態去參與股市,“一賺二平七賠”的宿命終究是擺脫不了的。
說到底,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把股票當成了彩票,正常的投資平臺也就變成了投機的渠道。別忘了,在賭博心理的驅使下,就連買彩票都有人癡迷到傾家蕩產,更何況有漲有跌的股市。中央層面一直在強調“慢牛”節奏,也是為了引導股民調整心態,把眼光放得更長遠,看清楚股市作為融資平臺的本質,并融入到支援實體經濟、分享實體經濟紅利的良性循環當中。這就需要股民在操作時量力而行,合理配置,耐心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