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7月2日電 (記者 林波)1938年夏秋之交的一個傍晚,一艘滿載著500名災童和部分教職員工的“謀福”輪,從上海十六鋪碼頭出發駛向寧波,他們的目的地是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
時隔77年,2015年7月2日,一輛列車抵達奉化莼湖,滿載記憶,國際災童教養院的“災童”們再次相聚回憶往昔,追溯歷史。與此同時,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史料陳列室也在莼湖開館,再現竺梅先夫婦戰火中的愛國情懷。
戰火中的災童教養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后,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由于戰爭,很多兒童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而看到這幅場景,時居上海的奉化籍愛國實業家竺梅先和夫人徐錦華萌生了辦校的想法。
戰火紛飛年代,竺梅先夫婦最終選擇了奉化莼湖岙口村泰清山創辦了一所“國際災童教養院”,收容、教養來自全國各地無家可歸、流浪街頭的600多名災童。
與一般災童收容所旨在解決災童的溫飽問題不同,從災童教養院籌辦之初,竺梅先就明確:“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希望有心肝的中國人都不要麻木不仁、見死不救,我打算盡我所有,立即建辦一所災童教養院,將那些流落街頭、無依無靠的災童收容起來,教養結合,將他們一個一個撫養成人,教育成才,成為將來復興中華民族的有用之材!”
1941年4月,寧波、奉化相繼淪陷,一些院董由于種種原因,陸續中斷了本應提供的經費,全部經費都需竺梅先獨自承擔,教養院經費來源成了問題。
當時有許多友人勸說竺梅先,不如解散教養院,去香港或海外重振家業,但他謝絕了:“我既然把這許多孤兒難童收下了,我就不能半途而廢。”
1942年5月,寧波地區遭受特大自然災害,竺梅先冒著日偽通緝的危險,為災童教養院奔走籌糧。積勞成疾,在從永康、金華辦糧歸來的路上咯血不止,經搶救無效,于5月30日與世長辭,時年54歲。
而徐錦華在清理他身后的財產時發現,為了支付抗日救國各項龐大的支出,尤其是支撐起這所災童教養院的巨大開支,原本累積的上百萬巨資已空空如也,名下產業也抵押殆盡。但徐錦華臨危不懼,堅持要完成亡夫遺志,守護這些孩子們直到他們可以獨立。
在徐錦華的努力和教職員工們、一些愛國人士的支持下,教養院勉強支撐到了1943年。那年春節后傳來一個消息:南京偽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老婆陳璧君得知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正處在極度困難境地的情況,聲稱教養院所需的經費都可由她來出,不過要讓她在國際災童教養院掛個“董事長”的頭銜。
徐錦華當即作了決定:“我寧愿忍痛解散,也決不會讓我的小囡去做漢奸工具。”
安置好這批學生后,教養院也就停辦了。
“災童”相聚憶往昔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眨眼間,抗戰已有70周年。7月2日,國際災童教養院的“災童”們再次相聚回憶往昔。
焦潤坤生于1924年,蘆溝橋事變后他從家鄉常州逃難到上海,因與家人失散流落街頭,被難民收容所收留,后轉到竺梅先創辦的國際災童教養院。在這里,他生活學習了4年多。
1943年他和災童教養院的30多位同學一起參加了新四軍,參加過多次對日偽軍的作戰。
從災童到新四軍戰士,焦潤坤一直忘不了竺梅先、徐錦華夫妻的恩情。
焦潤坤在國際災童教養院生活學習了4年多,教養院之于他是個人生啟蒙的基地,“教養院是我愛國教育啟蒙基地,抗日教育的啟蒙基地。”
與焦潤坤一樣,離開教養院的當年的災童們,后來的人生際遇各異。他們中有高級工程師,有大學教授、作家,有將軍、也有戰士,有干部、也有工人,無論身在何處身居何位,大家心中都有永遠的竺梅先、徐錦華,永遠的泰清寺和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
蘇錦炎便是其中一人,再次來到奉化舊地,回憶起往昔,蘇錦炎不禁潸然淚下。
1937年冬天,日寇進了杭州,10歲的蘇錦炎失學了,因為貧窮,蘇錦炎成為600余名災童中的一員,開始了她畢生難忘“奉化生活”。
年少時撫慰你受傷的心靈,長大時你卻只能深深地存在腦海里。
蘇錦炎回憶道,徐錦華把這些孩子個個當作自己的親生子女,親切地叫他們“小囡”。每當夜深人靜,她都要提著一盞馬燈陪同自己,到每個寢室去查看,孩子們都睡了才放心地回去休息。
“她就像是我的母親,雖然相伴只有5年,人生也有好幾個5年,但我卻永遠忘不了這段時間。”已經88歲的蘇錦炎,兩鬢斑白,但對恩師的情卻是永久濃郁。
她動情地說道:“等到自己養孩子之后才知道養孩子的艱辛,那時院長他們要管600多個孩子,更何況當時處于戰火紛飛中。”
紀念館開館重現歷史
抗戰70周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變的是他們的愛國情懷。
焦潤坤自豪地說道:“我們這批災童當中,沒有一個是漢奸,我們都沒有忘記歷史,并且銘記歷史。”
今年,是中華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再次被眾多的目光關注,尤其是當年以國際災童教養院肄業的災童對這個地方的追憶。
7月2日,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史料陳列室在莼湖開館,再現竺梅先夫婦戰火中的愛國情懷,而竺梅先的后人也從各地趕來相聚于此。
竺梅先的孫子竺士性表示,爺爺的家國情懷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后代,“我們子孫后代大部分都是搞技術的,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貢獻。”
而在焦潤坤看來,宣傳歷史上的真善美必須打擊假惡丑。牢記歷史,不只是歷史學家的事,更是關系到民族、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有人意欲篡改歷史,我們一定會起而斗爭。”
歷史不能忘卻,英雄必須銘記。
中共奉化市委副書記卓厚佳表示,今天國際災童教養院陳列館開館、影片的開機,就是讓所有人特別是青年人懂得責任重于泰山、大愛永遠無疆,中華民族要傳承仁義、慈善之美德。
卓厚佳強調:“讓我們再次聆聽歷史的回聲和英雄的贊歌,忠實傳承和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和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用歷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肩負起歷史重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