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馬海燕)記者14日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獲悉,抗日抗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占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表示,東北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本點燃了法西斯對外侵略戰爭的第一場戰火,中國人民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從而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從七七抗戰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到1938年時,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達400余萬,戰線長達1800多公里,戰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中國直接或間接卷入戰爭的人口達4億之多。
王建朗表示,中國彼時既是在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實際上也是在為維護其他國家的安全而戰。抗日戰爭的堅持,極大消耗了日軍力量,迫使日本放棄了北進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并對其實施南進計劃起到了牽制、阻滯作用,迫使日本背著中國戰場的沉重包袱南進。中國的持久抗戰,為蘇、美、英等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準備時間。
中國戰場始終牽制著日本陸軍的主力,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仍有110萬左右的軍隊用于中國戰場,這一數目超過了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的兵力總和。此外,還有70多萬關東軍駐守在東北地區。由于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日軍無法向太平洋戰場轉移更多兵力。這就有力地支持盟軍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