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啟動的全國政府網站普查近日交出首份答卷——全國政府網站家底首次摸清。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截至7月7日,各地區、各部門通過全國政府網站信息報送系統上報政府網站85890個,其中國務院部門上報3216個。
摸底
全國政府網站“大數據”基本形成
全國政府網站首次“大考”至今已進行三分之一。
3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首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開啟。這次普查覆蓋國務院部委、省、市、縣、鄉等各級政府及其下屬網站,被各級政府視為一次“大考”。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全國迎接這次“大考”的各級組織單位共有3804個,其中國務院各部門及全系統實行垂直管理的省廳級組織單位469家。
具體到基層,參與的縣(區、旗、縣級市)級組織單位共2801家,對比全國2800余名縣委書記的數字,不難發現,這是一次對基層全覆蓋的普查,而基層政府網站也是此次活動中的最龐大“考生”群體。
在各部門、各級政府上報的政府網站中,縣級(含鄉鎮街道)政府網站56911個,占總數的66%,市級(含省直管局)政府網站22737個,占26%,其次是省級政府網站3026個,國務院部門垂管單位網站2748個,國務院部門網站469個。而這些數據的獲得意味著全國政府網站基本信息數據庫形成。
核查
300余個政府網站漏報瞞報被國辦通報
上述數據并非全國政府網站數據庫的最終結果。有關負責人表示,數據庫的動態變化將是“有增有減”,前期少數地方存在僥幸不填不報的“瞞報漏報”網站已逐漸被發現,正陸續填報;而已填報的經檢查沒有力量保障、做得不好的網站下一步將面臨關停整改,目前已有2712個縣級以下單位申報的政府網站“關停并轉”。
而依據部署,徹底消除政府網站“僵尸”、“睡眠”現象是此次普查更重要的目的。這或許是部分地方網站“漏報瞞報”的原因。
據介紹,在定期開展的抽查核查中,有關部門曾通報問題報告230余份,指出個別地區漏報瞞報政府網站300余個,發現“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網站問題3萬余個。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在河南省政府官網上對河南瞞報漏報情況公開點名通報。該省信陽、商丘、南陽、漯河、新鄉、平頂山等6個市瞞報漏報16個政府網站。平頂山市政府不僅在平頂山市政府官網通報當地漏報情況,還向下屬各縣政府通報,對存在漏報的魯山縣、葉縣、郟縣政府辦公室給予通報批評。
整改
8月底前全國政府網站整體達標合格
“信息更新不及時、發布不準確、互動不回應、服務不實用”這些被百姓長期詬病的政府網站頑疾在此次“大考”中得到整改。目前,103個省部級政府門戶網站已全部達到要求。
參與此次全國政府網站“大考”的中國軟件測評中心副主任張少彤給了一組整改后的數據: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基本消除站點無法訪問的情況,監測發現不可用的網站鏈接平均每個網站減少了90%左右;所監測的欄目90%以上在規定的周期內都能進行更新維護,據不完全統計,有3000余個長期未更新欄目被陸續“激活”;互動回應的頻率也大有提高,今年以來開展調查征集、在線訪談等政民互動活動1500余次。
而在普查前期對600家政府網站的隨機調查中, “超過87%的網站存在3個以上欄目不更新”,“超過80%的網站存在部分功能或頁面無法使用和打開”,“超過90%的網站存在暗鏈、偽鏈”。
依據“自查、上級檢查、國辦抽查”的工作部署,截至目前,全國8萬余個網站中,已有近2萬個網站完成了自查工作,有近4000個網站通過上級組織單位的檢查核查。
有關負責人表示,103家省部級政府門戶網站達標后,其下一步工作將轉為督促各地區、各部門的政府網站整改,力爭8月底前實現全國政府網站整體達標合格。
釋疑
地方政府網站如何應對首次大考?
北京對普查不合格網站主辦單位“一票否決”
“部署運用大數據優化政府服務和監管,提高行政效能”是李克強此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公開強調的。而在此次全國政府網站“大考”背后,是推進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便民服務平臺建設的政務信息化考量。
或許正因為此,地方政府網站建設頭一次感受到來自中央的壓力。以北京為例,為應對這次“大考”北京市將普查成績納入2015年度北京市市級機關和各區縣績效考核,對在全國政府網站普查中不合格的政府網站主辦單位,實行“一票否決”。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自查抽查中遇到有些單位求情,是否可以不參加抽查的要求都遭到拒絕。”而對抽查過程中被發現有問題的單位,也一律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的名義,對政府網站進行通報,力度非同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辦公廳(室)主管政府網站的責任機制本身已讓政府網站受重視程度大大提升。在此前的實際管理中,地方政府網站的主管單位多是負責信息化工作的經信委、信息辦、工信委等,但因只屬業務部門,影響力有限。
國辦如何發現地方瞞報漏報?
大數據分析比對與人工核查合力防瞞報
在首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中,大數據被充分運用。據介紹,根據大數據分析系統,全國政府網站布局情況被充分摸清,比如政府網站在哪個區域,哪些部門如何分布?全國政府網站的內容運行情況也被摸清,哪個區域的互動維護不力,扣分較多一清二楚。
而這些大數據也為國辦發現地方政府網站瞞報情況提供了工具。據了解,國辦在對各地區、各部門上報網站的抽查中,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比如同一個省份兩個鄰近的市,一個報了上百家,一個報了十幾家,同樣的經濟發展水平,但網站的數量級有差別,我們就會進行人工篩選,檢查是否有漏報瞞報。”有關負責人介紹。另外,還利用大數據對網站域名進行掃描,如果掃描發現沒有上報的域名,人工核查后也會視為漏報瞞報。
上述負責人介紹,在前期抽查中已對瞞報的情況進行了通報。“抽查一批,發現一批,通報一批。”他表示,對瞞報、漏報要堅決查處。
本組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