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藏普蘭7月30日電 題:西藏高原現代農牧業讓“荒地”變“綠洲”
中新社記者 貢桑拉姆
“這一片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就是在荒地上建起來的。”陜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普蘭縣委書記高寶軍沿著一條“綠色長廊”,來到縣城東南,手指著數百萬平方米的綠茵如是說。
普蘭縣位于西藏西南部,地處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平均海拔4500米。2013年,該縣投建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使數千畝貧瘠的荒地搖身變為“綠洲”,成為孔雀河畔一道美麗的風景。
“這里有140個大棚、2000畝綠地和1000畝飼草基地”,高寶軍近日接受采訪時說,基地總投資達2450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援藏補助1500萬元。現代設施農業、溫棚養牛(羊)、經濟林種植、林草套種、新農村建設及優質牧草種植等六大功能示范區在普蘭落成。
一排排日光溫室、膜拱棚和大拱棚在這座邊境小鎮拔地而起,從內地引進的紫甘藍、葡萄、芝麻蜜瓜、夏香姬桃樹、紅提葡萄等30余種蔬菜瓜果碩果累累。
“這里將打造阿里地區的菜籃子”,高寶軍說,以前大棚建設規模較小、投資風險大,后整合援藏資金,大規模建設滴管式日光溫室大棚,讓民眾嘗到了現代農業帶來的甜頭。
今年新建的大棚一茬產量收益約為117萬元,明年種兩茬,產量收益將超過230萬元。該基地以人工種草、奶牛養殖、溫棚養羊、養魚、高效大棚等現代農牧業生產方式,走“種養加”一體、農林牧并舉的生態循環之路。
這里的西瓜不在土里長,對于普布卓瑪來說,已不是稀奇事了。
普布卓瑪是普蘭縣吉讓居委會加興組農民,以往全家無法以傳統農業實現致富,今年家里的25畝地全部承包給示范基地,到年底僅農田租金收益預計將達32500萬元。
普布卓瑪說,村民在棚里干活、學技術,每人每天務工費150元,“工作輕松,工錢不少,還能免費學到技術。”
普蘭縣以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農牧區民眾發展現代農業,讓有能力的民眾實行規模化經營。普蘭縣吉讓居委會加興組21戶村民在去年上半年收入實現30余萬元,戶均收入達1萬余元。
今年該縣還計劃給當地村民免費發放21座拱棚,并聘請專業技術人提供無償幫助。史培能是有著15年蔬菜種植實踐的“土專家”,也是普蘭縣引進專業農牧業技術人才隊伍中的一員。
“普蘭土質好,無害蟲、無污染,產品優勢明顯”,史培能說,如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轉變思想觀念和農牧業生產方式,這里的村民都能成為現代農牧業“能手”,并形成自產、自銷或配送一條龍直接面向市場的銷售體系。
據介紹,普蘭縣以“大栽樹,栽大樹”方式加大造林力度,大樹成活率達100%。毛頭柳、青楊、云杉、圓柏、黃梅樺、丁香、榆木、槐樹等數萬株苗木在此“安家落戶”,“點綠”高原邊境小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