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蔣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28日在北京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
當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辦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1945年8月15日,先后對中國和亞洲太平洋地區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完全勝利和日本侵略者的徹底失敗而宣告結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李培林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獲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由此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壓迫的屈辱地位。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基本廢除了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收復了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東北和臺灣,重新確立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他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推動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覺醒,形成了偉大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發起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抗御外侮的巨大能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中不斷地傳揚和升華,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特別想請在座的日本媒體的朋友們,代為轉達中國人民對日本民眾的良好愿望和和平發展的意愿。”李培林表示,本來我們最期望出現的場面,中日韓的領導人能夠在天安門城樓上共同觀看閱兵,但這次看來是少了一位重要的角色。“我們還是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在世界上,在亞洲形成對東方主戰場、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的共同的、正確的記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