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內設置了限速牌,但很少有車輛按規定行駛。本報記者李珍梅攝
山東建筑大學校園內一輛私家車飆車撞傷學生事件的發生,讓校園交通安全再次成為焦點。21日,記者采訪駐青高校了解到,如今進出校園的車輛越來越多,交通安全成了各校保衛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限制外來車輛進入,不少高校設置門禁道閘,有的學校還計時收費。不過,進入校園后,雖有限速提醒,開快車的仍不鮮見。
車進車出頻繁限速牌不管用
21日上午10點,在位于寧夏路的青島大學中心校區門口,進出校園的車輛絡繹不絕。校門口有進、出兩個大口。而進口和出口車道,又分為校外車輛、校內車輛兩個道閘。校內車輛行至攔車器處,通過藍牙掃描就可進入,校外車輛則要抽卡進入。門口有保安值班。
2012年6月,青島大學啟動門禁道閘系統,并對進入校園的社會車輛實施停車收費。一名值班保安稱,盡管實行計時收費,但開車進入校園的社會車輛還是很多。
記者進入校園后看到,道路兩側均設有“您已進入教學區,請減速慢行”的標志牌。一些路口處,還掛著10公里/小時的限速牌。不過,很少車輛按照限速規定行駛,有的還開得很快。“平時在校園里,我們都是步行,忽然閃過一輛車,速度挺快,我們常會被嚇一跳。”對于車輛在學校內超速行駛,一名化學專業的大四學生小于說。
記者采訪了幾名車主,一名車主稱他沒有注意到校園里的限速標志。另一名女車主稱,她開車進入校園后,會習慣性減速,但是很難減到學校規定的速度。
高校設門禁道閘,車輛登記才可進入
近年來,隨著車輛逐漸增多,高校對進出校園無關車輛的管理日趨嚴格。目前,中國海洋大學浮山校區、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學校都已經實行門禁道閘。其中青島大學外來車輛計時收費,其他學校目前只是對車輛進行拍照、記錄信息等。
“我們下一步可能也要對社會車輛實行停車收費,目前還在征求意見。”青島科技大學保衛處嚴增興科長說,雖然沒收費,但是校門口的攔車器設備會拍照、記錄進入學校的車輛信息。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下一步也將安裝門禁道閘。
在青島理工大學,想進入學校的社會車輛,需要在保安處進行登記,確認是去學校辦理業務后,保安會發放一個臨時通行證,這樣才被允許進入。
山科大對外來車輛的管理,也比較嚴格。比如,校外人員開車到學校辦事,需要接待人員提前通知校門口保衛處人員,校外人員到來后憑駕駛證換取門卡才可進入。
進出石油大學校門的社會車輛也需憑行駛證換取門卡,而且該校規定社會車輛只能從校園的西北門進出,便于統一管理。
記者采訪多個高校了解到,進入校園的車輛,只能在道路上行駛,像操場等場地,是開不進去的。
校園內無測速儀器,超速行駛難管理
“在校園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這兩年我們下了很大工夫,而且已經成了校園安全管理的重點工作。”青島科技大學保衛處嚴增興科長說,每天進出的車輛、車主主要有以下幾類:一類是學校教職工自用車輛;一類是學校辦學合作方、有業務來往的單位;一類是參加各種學術、校際交流等活動的人員;還有少量學生開車、周末來學校鍛煉的周邊居民等。光學校教職工、校外合作單位、學生車輛粗略統計有3000多輛,管理任務越來越重。
盡管各高校已經采取各種措施,盡量限制外來車輛進入校園。但進入校園后,如何控制車輛時速,又是另一個難題。“校園內都有限速提醒,但我們沒有測速儀,只能靠車主自覺。”嚴增興稱,對于教職工和學生,平時安保部門會加強對他們的安全培訓,增強意識;但對于社會車輛的限速管理,則很無奈。
記者了解到,高校校園道路不屬于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對道路的規定,所以校園交通管理不屬于交警部門的管理職責范圍,高校則是高校交通管理的主體。“但保衛人員不可能每天守在路段監督車輛行駛速度。”另一所高校的保衛處負責人坦言,他們對校園內汽車違章現象沒有執法權,若發現車輛在學校超速行駛,保衛處的人只能勸說教育,不可能罰款、扣車或扣駕照;如果是教職工和學生超速違規,只能通報學院批評教育。
山東科技大學保衛處負責人介紹,該校在校學生約35000人,加上教師、物業、商戶等經營人員,進出校園總人數超過4萬。“校園內人員如此密集,尤其上下課時間,很多同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校園路中間行走,一旦車速較快,很容易發生事故。”這名負責人說,為了控制車速,學校在校園道路上設置了30多處減速帶,最初很多老師反對,認為減速帶設置得太密集了,但確實極大地降低了風險。 (記者 李珍梅 潘旭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