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奧運會前首鋼搬遷算起,石景山區謀劃轉型升級已經近10年。“從傳統重工業區到國家級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教育對區域產業和人口布局調整的先導和支撐作用持續顯現。”北京市石景山區教委主任郝顯軍說,“教育的轉型是整個石景山區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事實證明,一幅資源深度融合、發展機制可持續的教育新地圖,讓更多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到好學校,對吸引高端產業和高級人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均衡布局:
組建八大教育集團形成四大學區
今年9月底,在九中教育集團、古城教育集團、實驗教育集團、蘋果園教育集團成立后,石景山區將組建京源教育集團,依托京源學校十五年一貫制的優質辦學條件,在一校六址的基礎上,引入愛樂實驗小學、水泥廠小學兩所成員校,由京源學校校長白宏寬出任集團理事長。
五大教育集團的確立,使石景山區整體教育布局漸露端倪。郝顯軍說,未來,石景山區還將分別以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京西校區、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及小學3所引進校為“龍頭”,組建3個教育集團,最終形成整個區域八大教育集團的辦學“拼圖”。
石景山區教委加強對各教育集團垂直管理,每個教育集團的理事長都由一名區教委副主任擔任,有利于調配校際間的資源。同時,各教育集團建立定期例會制,搭建各成員校間重大事項、日常溝通的平臺。
石景山區根據地理位置,將九中教育集團與京西教育集團結合,形成西部學區;將實驗教育集團與古城教育集團結合,形成中部學區;將蘋果園教育集團與北京大學附屬學校教育集團結合,形成北部學區;將京源教育集團與遠洋教育集團結合,形成東南部學區。
八大集團、四大學區的教育布局,促進了全區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擴大了就近招生數額,顯著提高了區域內學生就近入學的比例。在今年的“幼升小”中,石景山區實驗小學、古城第二小學、原六一小學除滿足片區內學生入學需求外,還向學區提供了60%的優質學位。全區老舊小區學生升入優質小學比例超八成,95%以上非京籍學生升入公辦小學。
借力發展:
把好學校引到百姓家門口
“我非常希望也愿意把北大附小的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到石景山。”日前,在北大附中和附小石景山學校的授牌儀式上,北大附小校長尹超鄭重作出承諾。她本人也將一人執掌兩校。
引進北大附中和附小,是石景山從教育強區引進優質教育的最新成果。“很多老百姓習慣選擇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的學校,甚至不惜代價地擇校。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可以理解,也不否認這3個區作為傳統教育強區確實有領先之處。所以,我們把這3個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引入石景山,引到老百姓家門口。”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解讀這次引進的初衷。
隨著北大附中和附小的引進,現在,東城區、西城區和海淀區都有名校進駐石景山區辦學。其中,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引進東城區景山學校,校長為景山學校現任校長范祿燕,該校的教材、教師隊伍、管理模式都依托景山學校構建,目前已躋身區域中學第一集團;石景山區西部五里坨地區引進北師大附中組建的北師大附中京西分校來自西城區,該校校長也由北師大附中派出,學校規模達70多個班級,擁有100多間教室,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有望成為京西基礎教育的新看點。
除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直接引入,石景山區還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生成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石景山區教委日前與中國科學院簽訂了《促進石景山區教育系統科技、校外教育發展協議》。“我們在科技教育、合作辦學等多方面進行了協商。”郝顯軍說。
今年4月1日,石景山區教委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還達成協議,合作共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石景山學校,包括小學部和初中部兩個校區。4月8日,石景山區教委與北方工業大學簽約,合作共建北方工業大學附屬學校,共建后原楊莊中學、楊莊小學、八角北路小學合并組建成北方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北方工業大學附屬小學。5月7日,石景山區教委和北京教育考試院舉行簽約儀式,聯合開展學業水平監測評價項目研究。
創新發展:
探索民辦校引領公辦薄弱校發展新模式
位于石景山魯谷地區的石景山愛樂實驗小學是一所建校不足10年的學校,建校之初,該校規模不大,也沒有太大名氣。但在石景山的教育布局中,這所學校立足特色,逐漸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的新路。
2009年6月,石景山區促成愛樂實驗小學與中央音樂學院達成合作,共建全國首家音樂教育實驗基地。學校著力通過音樂特色課程建設促學校發展,以音樂特色課程創學校品牌,以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幾年下來,音樂特色加速了這所“小豆包”校的發展。“以前北京戶籍的孩子都不愿上這所學校,現在幾乎全是戶籍生,而且很多家長還花心思打聽,想來這所學校。”校長張競芳說。
特色發展是基于學校內涵的創新發展,探索民辦學校引領公辦薄弱學校發展則是教育管理體制上的一次大膽嘗試。
2014年,石景山區西部地區引進了一所高起點民辦學校——中杉學校,并一次性引進30名教學名師。在此基礎上,今年10月,石景山區將探索以民辦校帶動公辦校發展的方式成立西部小學聯盟,中杉小學、五里坨小學、電廠路小學、廣寧村小學、炮廠小學、紅旗小學、麻峪小學等7所學校,將成為聯盟首批成員。
聯盟成立后,成員校將充分享受中杉小學的優質辦學資源。具體措施包括:中杉小學30名教學名師將以每周4至6節課的形式進入成員校執教,并擔綱學科負責人,向各成員校的教學、教研輸入先進且實用的理念。
隨著區域綠色轉型的深化,石景山教育提出了綠色高端發展的目標。那么究竟什么是綠色教育?談起這個問題,石景山區的一名小學生說:“綠色教育就是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我和同學們很開心地坐在上面,老師給我們講各種知識,我們快樂地學習、成長。”
石景山區委教工委書記葉向紅說,給石景山的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是我們深化改革的初衷,孩子的這段話所描繪的畫面正是我們推動所有改革的追求。 ■記者 施劍松